提高日語能力!

京都新景觀:「漢字博物館」開館

語言 文化 日本指南 觀光旅遊

2016年6月29日,日本首家漢字博物館在京都市正式開館了。博物館主推體驗型展覽,讓人能在快樂中學習漢字歷史。

從甲骨到打字機:了解漢字的歷史及其用法的發展變化

走進博物館,首先吸引眼球的是「五萬漢字塔」,高達7.8m的大柱子上密密麻麻寫滿了漢字。諸橋轍次(1883~1982年)編纂的世界最大規模漢字辭典《大漢和辭典》收錄的所有漢字,在「五萬漢字塔」上都有。從小學到高中必須學習掌握的漢字用大字號書寫,並根據重要程度用不同顏色來區分。

仰視漢字塔,你可能會為世界上居然有那麼多漢字而感到茫然。可反過來,你也可以藉此明白你並沒有必要記住這好幾萬個漢字,心裏多少會輕鬆一些。多如繁星的漢字中,在現實生活中所需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

博物館1樓以「漢字歷史畫卷」為主題,介紹作為日本獨特文字發展變化至今的漢字的歷史。一般認為古代中國的甲骨文字是漢字的起源,甲骨文刻在龜甲等材料上,與占卜有密切關係。在展廳的一角,遊客可以觸摸巨大的龜甲模型,通過影像效果來體驗甲骨文的形成由來。

漢字是公元5世紀時從中國傳到日本的,並作為日語(的一部分)獨立發展起來。展覽中有很多珍貴資料吸引人們的眼球,比如據說是8世紀時中國某12歲孩童書寫的「論語」摹本和漢詩的塗畫等。

大約2000年前書寫在竹簡上的中國行政聯絡公文的複製品

東芝公司1981年製造的日語打字機。通過替換活字,最多可以打出2,600個漢字

在博物館1樓,還有以「漢字書寫材料和工具的發展變化」為主題的展覽,可以看到古代木簡及20世紀漢字打字機的實物或複製品。人們推測,在中國,人們在甲骨上刻寫文字之前,更原始的文字應該是用樹枝在沙子或地面上書寫的。為此,館內也設置了一角,供人們體驗當時的情景。

博物館2樓的展覽中,參觀者可以邊玩邊學習漢字的結構和特徵。比如,在擺放了一個壽司店常用的「魚字旁漢字集」巨大茶杯的的區域,可以通過以迴轉壽司店為舞臺的電動遊戲挑戰難題。也可在觸控螢幕上玩四字成語遊戲,另外還有講解日本自造漢字「國字」和僅在部分地區使用的「方言漢字」的展區。

「魚字旁漢字」巨大茶杯,是拍紀念照的絕佳場所

如果日常生活用具用漢字寫出來,您還認識它們嗎?打開抽屜,答案一目了然。

下一頁: 「漢字」傳播世界

關鍵詞

京都 漢字 日語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