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全世界「進擊」
2009年開始連載的諫山創原創漫畫《進擊的巨人》,如今在全世界累計發行量已超過5,000萬冊。躲在城牆內的人類被破牆而入的巨人們捕食——在漫畫出版之初,這樣不合理的設定帶給讀者全新的恐懼體驗。樋口真嗣導演拍攝的真人電影運用了在《哥吉拉》系列電影中逐漸成熟起來的日本特攝技術和最新的CG技術,將這種恐怖的感覺用更加逼真、更有張力的影像表現了出來。
由兩部構成的真人版電影,上集《進擊的巨人 ATTACK ON TITAN》(8月1日日本公映)已經於7月14日在洛杉磯(Los Angeles)舉行了世界首映式,好萊塢的觀眾先日本觀眾一步欣賞了這部電影。
從左至右依次為飾演米卡莎(Mikasa Ackerman)的水原希子,飾演艾連(Eren Yeager)的三浦春馬,飾演阿爾敏(Armin Arlart)的本鄉奏多。城牆外的世界一直深深地吸引著這三個兒時的夥伴。然而,龐大無比的巨人突然出現,毀壞了城牆,開始了入侵
為了阻止巨人對人類的殘忍捕食,人類建立了用立體機動裝置武裝起來的調查軍團,冒死進行外牆修復作戰。(圖片提供:2015電影《進擊的巨人》製作委員會,諫山創/講談社)
樋口導演說:「因為是在海外放映,又是第一次面向普通觀眾上映,所以我的壓力還是很大的。不過,電影發源地(好萊塢)的觀眾們反響相當不錯,(精彩的地方)立刻就有反應。」而且,「(一起參加首映式的主演)三浦春馬和水原希子也十分興奮,雖說是自己出演的電影,他們還是和觀眾們一起大聲歡呼,特別開心。這對於在拍攝現場吃了不少苦頭的年輕演員們來說是一種很珍貴的體驗。」
據東寶方面的消息,真人版電影已經確定在北美、亞洲和德語圈等世界63個國家和地區上映。
真人版如何表現原著漫畫的世界?
樋口導演從高中時代起就一直在特攝攝影場打工,在1984年的特攝電影《哥吉拉》中,他作為特殊造型部的一員體驗了影片的拍攝現場,又親自擔綱《卡美拉(Gamera)》系列電影的特攝和特技導演並取得不俗成績。而作為導演首次掌鏡的電影則是2005年以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為背景的《魔女潛艦》,電影故事圍繞著潛水艇展開,片中運用了大量VFX(視覺效果)技術。即便是對於有著豐富特攝經驗的樋口導演來說,這也是一次特別的體驗。
雖有拍攝卡通電影的經驗,但製作人氣漫畫的真人版電影還是第一次
「不管怎樣,我們拍這部電影,一切必須從零開始。要是古裝劇,只要查一下資料,就能了解到相關知識,以及經驗法則。服裝也都在倉庫裏放著。可是這次(卻不一樣),即使是一個小小的道具,我們也需要親自製作,或是仔細斟酌之後再精心挑選。因為是第一次拍攝漫畫的真人版電影,真的沒想到這麼辛苦,說實話我本人非常吃驚。」
另一個難題就是劇本。「如果是一部已經完結的、有著完整故事的漫畫,劇本創作起來或許會不一樣吧。但這是一部仍然在連載的作品,在電影中如何結尾就成了一大難題。」據說拍攝團隊為此進行了反覆摸索和嘗試。當然,還有一個根本性問題,那就是如何用真人的表演來展現原著漫畫的世界。
「我還記得自己在讀漫畫時,受到一種從未體驗過的強烈衝擊。當時給我的印象是,這個自己素不相識的名叫諫山的人,他頭腦中看到的世界遠遠超越了漫畫,只是偶爾選用漫畫這個表現形式而已。」樋口導演回憶道:「他應該是很想看到活生生的、具有質感的東西的。我感覺作者把自己的這種想法濃烈地表現在漫畫原稿中了。」
「巨人散發出的那種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也十分特別。在漫畫中,比起出場人物,反而是巨人的刻畫、描繪更見功力,它讓人懷疑是不是有典型人物。畫面裏透露出的是『這傢伙實在太可惡了,簡直不可原諒!』的心情,巨人畫得比出場人物更像人類,該怎樣表現這種『失衡』呢?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樋口導演說他從諫山的漫畫裏感受到了一種本質上的「對他人的恐懼」。「(害怕的)並不是具體的某個人,可以是任何人,也可以誰都不是。我們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只是一種對『他人的恐懼』。我沒有對諫山先生說過我的這種印象,不過他20多歲就離開老家九州來到東京,我覺得這也許是當時的他在東京街頭感受到的恐懼。」
真人扮演的巨人和7人操作的大型巨人
當然,作為一部特攝影片,只靠CG技術也能夠製作出巨人。不過,樋口導演和諫山見面交談後,決定了具體的特攝方針。
「(諫山先生對於真人版電影提出了)幾條具體的建議,其中1條就是,不要讓巨人做那些嚇人的表演。比如像怪物一樣咆哮著衝過來,或是惡狠狠地瞪著你,或是張牙舞爪威脅恫嚇等等,這些表現方法不要用在巨人身上。」樋口導演說。「諫山先生對我說,希望巨人的表演能夠讓人覺得:『完全搞不懂這傢伙在想什麼,太可怕了』。聽了他的話,我便決定用『有血有肉』的真人表演來達到這樣的效果,而有這樣素質的演員,要經過層層的選拔。」
於是,攝製組在80多名候選演員中進行了篩選,從中選出了20人來扮演「巨人」。並且早早地就投入到反覆試驗中,在化妝和演技上也下了很多功夫。然後,將攝製的鏡頭運用數位技術加工,按比例均衡地進行了放大處理。
「我參考了波頓(Tim Burton)導演的《魔境夢遊(Alice in Wonderland)》中的紅心皇后(Red Queen)。紅心皇后的身材異常的小,可是頭卻非常大。於是我就想,何不試試相反的組合呢?將巨人身體的某個部位拉長或增大,破壞掉人們習以為常的身體各個部分之間的平衡,僅此一個改變就能讓人產生巨大的恐懼和不舒服。」
影片中,除了活人演繹的巨人,還有多人操縱的超大型巨人。巨人的身體裏有一個人,外面有6個人,一共需要7個人來「表演」。
由CG、活人扮演的巨人和微型模型共同演出的特攝技術,再加上多人操縱的龐大巨人等特效技術,這兩種方法融合而成的視覺效果,為我們營造出生動逼真、扣人心弦的畫面。
在現場指導拍攝的樋口導演。本片的特技導演由尾上克郎擔任(圖片提供:2015電影《進擊的巨人》製作委員會,諫山創/講談社)
運用微型模型和現場特效一直是日本特攝技術最擅長的領域,不過對樋口導演來說,比起拍攝手法,更重要的是如何才能表現出諫山原作漫畫的世界和風格。「這個方法我最擅長,如果用這個方法,我有信心拍好電影。當然,電影的完成還要依賴300多位CG工作人員對影片進行數位加工。而這是最適合於表現諫山先生漫畫世界的方法。」
「軍艦島」的廢墟對表現真人版的世界功不可沒
在長崎縣端島(通稱軍艦島)的外景拍攝,也對在真人版電影中展示原作世界起到重要作用。軍艦島曾是《007/空降危機(Skyfall)》的候選外景地,不過據說最終攝製組只是參考島上的圖片做了布景。今年7月分,島上的煤礦作為「明治日本的產業革命遺產」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在該島的煤礦廢墟進行的外景拍攝取得了超出預想的效果。
「軍艦島上的外景拍攝實在太好了。」
「前幾天,在軍艦島上召開影片拍攝完成匯報記者會,我時隔1年又回到了島上。但是發現島上的風化現象十分嚴重,如今已經不能拍出和去年一樣的效果了。我心想,幸虧去年拍了。正因為是這樣的地方,才能拍出一種特別的厚重感。」
「我一直想找這樣的外景地,只憑那裏的風景,就有超越漫畫原作印象的特殊意義。而我在軍艦島尋求的就是在日本拍攝這部片子的意義」,樋口導演說。他非常熱切地表示,在預計於今年九月公開的下集中,觀眾們應該能夠感受到,軍艦島的風景與《進擊的巨人》電影中獨創的世界之間的密切關係。
樋口導演剛剛結束《進擊的巨人》真人版這部大作,緊接著又有另一大工程臨近。他馬上將與製作《新世紀福音戰士》的「老朋友」庵野秀明搭檔,開始攝製新版《哥吉拉》。庵野將擔任總導演和編劇,樋口擔任導演和特技導演。這部電影預計在2016年夏天公映,將是繼2004年《哥吉拉 最後戰役》之後,「直系」哥吉拉時隔12年再次復活。
早在1984年版《哥吉拉》拍攝時,樋口導演就跟隨在哥吉拉演員(薩摩劍八郎)身邊,為他穿戴怪獸服裝,經歷了哥吉拉電影的拍攝現場。他笑稱,當時有過很多次失敗,「差點把薩摩先生給殺了」。不過,由於他常是站在哥吉拉的立場上,所以也學到了如何進行拍攝、導演如何發出指令等等。樋口導演非常謙虛地表示,最初進入電影界是源於自己對特攝的「喜愛」,「從未想過要當導演,更沒想過自己會拍攝哥吉拉電影」。不管怎樣,繼《進擊的巨人》之後,明年夏天觀眾們也許能夠期待又一個「新的驚喜」。
(根據2015年7月21日的採訪整理而成。《進擊的巨人 ATTACK ON TITAN》上集將於8月1日公映,下集《進擊的巨人 ATTACK ON TITAN END OF THE WORLD》將於9月19日公映。圖片提供:2015電影《進擊的巨人》製作委員會,諫山創/講談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