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中的傳統美“Cool Traditions”

浮世繪——江戶世風民情的寫照

文化

浮世繪曾對西歐的近代繪畫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現在浮世繪在國外的知名度依然很高,不過人們並不清楚它在江戶時代最初是用於何種目的。在本文裏,法國的日本美術研究者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您解說浮世繪的入門知識。

在法國,即便是現在,也會有許多人去觀看浮世繪的展覽。在19世紀後半期的西歐,日本的繪畫藝術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熱潮,催生了一場名為「日本主義(Japonism)」的著名藝術運動。在這之前,日本的繪畫,尤其是浮世繪,只是被一部分人所熟知。而隨著世界博覽會召開,遠東美術品的專賣店出現,喜愛日本繪畫的人一下子多了起來。

馬奈(Édouard Manet)、竇加(Edgar Degas)、莫內(Claude Monet)、梵谷(Vincent van Gogh)等畫家,還有版畫家布拉克蒙(Félix Bracquemond)、雕刻家羅丹(Auguste Rodin)、作家龔古爾兄弟(Edmond and Jules de Goncourt)等等,許多藝術家都對色彩鮮豔美麗的浮世繪產生了強烈的興趣,並受到了影響。直到19世紀90年代,浮世繪的價格還算適中。

浮世繪在西洋如此受歡迎,這讓當時的日本人十分驚訝。因為對於江戶時代的日本人來說,浮世繪與其說是藝術品,倒不如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當時,它是玩具、教科書,也是廣告和新聞媒體。下面就讓我們追溯一下浮世繪在江戶時代誕生的背景,看一看它究竟在日本人生活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浮世繪的誕生

浮世繪的誕生和江戶時代町人(江戶時代居住在城市裏的商人和工商業者的統稱——譯註)文化的形成密不可分。由於「參覲交代」(輪流晉謁制)產生了大筆開銷,大名只好向商人借貸大量錢款,金融經濟漸漸發展起來,商業的興盛孕育了豐富多彩的町人文化。浮世繪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並順應社會要求不斷改良,技術得到不斷進步的。

浮世繪包含了手繪畫,不過,在法語當中,一般把浮世繪稱作「estampe japonaise」,按照字面意思翻譯的話就是「日本的版畫」。

木版畫最初是被當作佛教經典的印刷技術以及插畫技術從中國傳入日本的。1660年左右,這種技術不再只用於插畫,開始用於單張繪畫。畫家菱川師宣(?-1694)製作了第一張單張繪畫,木版畫以此為契機迅速發展起來。

初期的木版畫被稱作「墨摺繪」,是用和紙(日本紙)和墨創作出來的黑白版畫。漸漸地,人們想看帶色彩的版畫了,於是畫師們就用毛筆蘸著「丹」這種硫磺和水銀的化合物給版畫上色,彩色版畫出現了。這就是「丹繪」。

到了18世紀,出現了用從紅花中提取的染料進行著色的「紅繪」和用黑漆著色的「漆繪」。 到了18世紀中葉,出現了用兩色印刷和三色印刷技術創作版畫的「職人(手藝人)」。於是就出現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紅摺繪」。此後,畫家鈴木春信(1725-1770)在1765年前後開創了被稱為「錦繪」的多色印刷木版畫。

下一頁: 浮世繪實行分工制

關鍵詞

藝術 歌舞伎 浮世繪 江戶 美術 風俗 日本主義 町人文化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