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祭祀活動(2)博多袛園山笠和博多導遊

漫步博多——探訪古代日本的門戶

社會 文化 生活

博多位於九州第一大城市福岡市,自古以來便與中國大陸交流頻繁。我與中文翻譯一起走訪了博多區。此行的主題是尋找“生長在博多風土中的亞洲元素”。我們會有怎樣的發現與邂逅呢?兩名女子的博多之旅即將開始,就請跟隨我們一探究竟吧。

【發現亞洲 (1)】距離中國大陸和朝鮮半島“竟然這麼近!”

中文翻譯G說,她是第一次來九州。剛一上飛機,她就盯著航空雜誌上的路線圖看入了迷,嘴裏還嘟囔著:“九州到首爾的距離絕對比東京近!”她說的沒錯,若是以福岡為起點,最近的首都的確是首爾。而東京則與上海一起位於半徑1,000公里的同心圓上。博多與大陸之間的交通條件可謂得天獨厚。在沒有飛機、沒有輪船的時代,絕佳的地理位置起到了關鍵作用。我們用了1個小時45分鐘,從東京抵達福岡機場。然後坐在地鐵裏晃蕩了5分鐘,終於來到了這座城市的中心街區。

從地標式建築“福岡塔”(高234公尺)上眺望博多和福岡街區以及博多灣


福岡市博多區數據

博多自古以來就是與中國大陸進行交流的重要地區,同時還是一座商人的城市。如今,博多與曾經的城邑市街——位於自己西側的福岡一同構成了福岡市(人口約150萬人)。每年從福岡機場和博多港入境的外國人超過70萬人,其中韓國人佔6成,中國人佔2成。本文將介紹以博多為主的福岡市街區。

【發現亞洲 (2)】外國的貴客啊,歡迎您!這裏是古代日本的迎賓館

三彩印花鴛鴦紋陶枕

這是一個繪有花鳥圖案的綠色物體。是8-9世紀時在唐朝製作的陶瓷枕頭。“我們先來看一下博多與大陸交流方面的源頭吧!”在福岡市的鴻臚館遺跡展覽館中,我們與這件出土文物相遇了。即便是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它也足夠時髦可愛。在當時,一定是貴族才有資格使用的“超級”貴重物品。可是它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裏呢?

這裏是鴻臚館的遺跡所在地,鴻臚館是古代日本(飛鳥-平安時代)的迎賓館。當時,日本在現在的京都、大阪、福岡三地設立了鴻臚館。福岡市相關負責人吉武學先生告訴我們:“鴻臚館之所以設立在博多和福岡,是因為唐朝和新羅的外交使節和商人來日本時,必定首先要在這裏登陸。”看來這裏真可稱為古代“日本的門戶”。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稀世珍寶,都是從這裏進入日本的。

原樣展示的遺跡。

根據遺址復原的效果圖。宛如一座海邊的度假村。

充滿了異國風情的出土文物。來自伊朗附近的物品顏色尤其艷麗!

現在靠海的一側已經被填埋成陸地,高樓下面就是當時的海岸線。

在吉武先生的推薦下,我們參觀了展覽館旁邊的福岡城尋古館。剛一進館,突然間不知道這雙腳該往哪裏放了。因為整面地板都繪滿了古地圖。17世紀初,黑田長政在這一帶建造了福岡城。地圖是按江戶時代後期繪製的,可以清晰的看到,城池恰好位於鴻臚館上方。在地圖上,只有城池部分被作成了立體假想模型,遊客可以品味凌空俯瞰江戶時代街市的奢侈感受。

精巧的立體假想模型令人稱奇。蹲下來仔細凝視,會看到這樣的景象(右)

 

【發現亞洲 (3)】從中國歸來的僧人留下的“第一步”

航海來到中國大陸的日本人再次返國時,最先踏上的還是博多和福岡這片土地。他們將佛教帶回了日本,JR博多站附近還留存著好幾座“日本最古老”的古剎。據說在以前,曾經有過大片這樣的寺院。在這裏你可以遠離城市的喧囂,神定氣閒地徜徉於寺院之間,這也是博多和福岡的魅力所在。

我們首先來到了東長寺。相傳將真言宗從中國傳入日本的空海於806年曾在此祈願“密宗東漸”。作為空海開創的寺院,可算得上是日本最古老的寺院了。聽說這裏的福岡大佛是日本最大的木造佛坐像,我們便迫不及待地前往禮拜。再次從寺內出來時,我們發現了一排身穿統一服裝的地藏菩薩。“這是為了配合博多祇園山笠,每年的這個時候會給菩薩們換上這種圖案的衣服。我是覺得,請寺廟的菩薩們也一起參加祭祀應該是個不錯的主意。”住持師傅說道。

福岡大佛

地藏菩薩披上了時髦的號衣

接下來我們去了與東長寺一街之隔的聖福寺。聖福寺在東長寺的斜對面,是日本最早的禪寺(創建於1195年)。我們在寺院事務所了解到,“這座寺院是源賴朝大人賜下土地,榮西禪師所開創。聖福寺是打坐修行的專門道場,這在整個九州地區也是少有的。現在還有行腳僧(年輕的修行僧)在這裏學習呢!”寺院也接收普通人前來體驗,不過條件是至少堅持一年,聽說現在參加的人數有30-40人。寺院內綠意盎然,附近的白領們也常常來這裏小憩。

寺內保存有禪寺“七堂伽藍”結構,是國家認定的歷史遺跡

看著被擦得閃閃發光的地板,G感慨道:“日本的寺院打掃得真徹底,沒有一絲塵埃呢。”

最後,我們來到了從聖福寺徒步幾分鐘就能到達的承天寺。這裏有從中國大陸傳入日本的各種物品的石碑,寺廟也因此而聞名。這些物品有烏冬面、蕎麥麵、包子等等。這些東西怎麼會出現在博多的這座寺院裏?雖說各地都有烏冬面的所謂“傳入地”,不過根據承天寺的說法,博多與其它地方的不同之處在於寺廟迎來的聖一國師將麵粉製作技術從中國大陸帶回了日本。從此以後,麵粉開始大量生產,普通百姓也能吃上這些食品了。

從中國傳入的各種物品的石碑

“若是從前的城市規劃能夠充分利用寺院林立的特點,博多恐怕早就成了一座堪比京都的歷史名城了。”(承天寺圓翔師傅)

【發現亞洲 (4)】源於宋朝、長在博多的“博多織”

許多從大陸流傳到日本的工藝品至今仍為博多人所喜愛。“博多織”(用宋朝織造技術改良後生產的博多絲綢——譯者註)就是其中之一。和聖一國師一起遠赴宋朝的年輕博多商人學會了宋朝的織造技術並將它帶回日本,由此誕生了“博多織”。博多織的代表作是被稱為“獻上柄”的和服腰帶,從前每年都進貢給德川幕府,因此得名。 (用博多織做成的和服腰帶——譯者註)。

從與寺院林立的街區出來,徒步幾分鐘就到了博多傳統工藝館,這裏展示著博多的優秀工藝品。博多織自然是主要展品之一。“博多織的絲綢質感好,紮起腰帶來很輕鬆,因此很受歡迎,所有日本人都很喜愛博多織做的和服腰帶。”據工作人員坂口侑里女士介紹,“獻上柄”的“柄”在日語中是圖案之意,這些圖案都是有深意的。複雜的花樣多以佛事用具為主題,粗線表示父母,細線表示子女。“粗線在外表示父母守護子女,反過來細線在外則表示子女守護父母。”另外,顏色也是效仿中國的陰陽五行說,紫色代表德,藍色代表仁,紅色代表禮,黃色代表信,藏青色代表智。對此,G也聽得津津有味。

與博多織齊名、同樣聞名全國的博多人偶也在展示之列。圖片(左)是開館時特別製作的巨型博多人偶“福神”

最具代表性的“獻上柄”圖案

博多剪

 

剪刀第一次傳入日本也是在博多

在眾多的展品中,我們發現了剪刀。現在普遍使用的剪刀也是在大約700年前,由謝國明(*1)從中國大陸帶回博多後才逐漸在日本普及的。在此之前,日本人使用的剪刀是U形的剪線小剪子,使用時手指用力使刀片咬合來剪線。如今仍然堅持製作“博多剪”的手工藝人只剩下一家了,不過人氣非常火爆,即便現在預約也要等上一年半! 

聽說可以觀看紡織博多織的現場表演,我們便去了博多傳統工藝館旁邊的“博多町屋”鄉土館。表演的地點,是將明治中期博多織紡織廠家的住所兼工廠“町屋”遷築後復原的建築物。當天的表演者是青年作家瀧口涼子女士。她以前是上班族,後來立志走上手藝人之路。“博多織的特點是大量使用經線。將緯線用力打入後再用經線織出圖案。看,就是這樣。”她那敏捷的動作令我們不禁看呆了。在涼子女士的邀請下,我們也嘗試了織布。“這樣的傳統工藝在中國也有許多,不過它們在日本得到精心保護,真是一件好事!”G說道。

近看,織布機的精巧構造令人著迷

進行表演的瀧口涼子女士

G沉浸在織布體驗中,一遍遍操作著織布機。博多織的經線特別多,紡織起來尤其耗費力氣

攝影:草野清一郎

(*1) ^ 活躍於日宋貿易的宋朝商人。

中國 韓國 朝鮮 祭祀 博多祇園山笠 草野清一郎 博多 福岡 鴻臚館 福岡城むかし探訪館 東長寺 空海 聖福寺 榮西 承天寺 聖一國師 博多織 獻上帶 博多傳統工藝館 博多人偶 瀧口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