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口由一:創造「樂園」的自然農法家

社會

現代農業果真「高效率」嗎?獨自確立了以「不犁田」、「不以蟲草為敵」、「不使用化肥和農藥」為3原則的「自然農法」,並一直親身實踐的川口由一先生提出了這樣的質疑。讓我們就此來探索一下防止資源枯竭,能夠代代相傳的農業永續發展模式。

川口由一 KAWAGUCHI Yoshikazu

1939年出生於奈良縣櫻井市專業農戶。國中畢業後從事農業, 但由於使用農藥和化肥而弄壞了身體。受到福岡正信宣導的不耕地、無肥栽培的自然農法的影響,從1978年開始不斷摸索,確立了自己獨特的「自然農耕」。他還致力於鑽研中醫。著有《生命存於自然農耕中》(創森社)、《自然農法種菜入門》(主編,Gakken Plus)。

在自家的側房裡

百花盛開、蟲蝶飛舞的田間,豐富多彩的生命充滿活力,這種景象絕非呈現在雜草叢生的荒棄農地,從田埂上覆蓋的厚厚的一層枯草來看,這裡是有人在親手管理的。在這樣的環境下,為什麼不施肥不打農藥作物也能健康地成長呢?

川口由一  在農業上最為重要的原則就是「不犁田」。如果順應大自然,在土地裡生存的草、蟲、微生物之類的生命活動足以讓土地變得柔軟,不需要犁田。如果一定要犁田,昆蟲及微生物等無數生物的生長環境就會遭到破壞,陷入不施肥作物就無法生長的惡性循環。

話雖如此,由於農田的狀態、作物的性質各不相同,還是需要根據各自的情況採取一些輔助措施。重要的是,不要試圖支配自然,而是要順從自然,信賴自然。比如,為了不讓草長得比作物高,可以將作物周圍的草割倒就地鋪在地面。枯草、昆蟲、小動物的殘骸(遺體)在原地堆積起來,經過微生物的分解,不久就會讓土壤變得更加肥沃。在需要很多養分的作物周圍,可以撒上一些生活中產生的廢棄物,諸如出自田地的蔬菜碎渣、稻草、麥杆、米糠、麥麩(將小麥磨成麵粉時篩下的種皮,即麩皮)以及菜籽油枯等,任由其自然轉化為腐殖質。

「川口由一 自然農田」,田邊的木牌上的文字。春天,十字花科的油菜花競相盛開,田野一片金黃

下一頁: 如果拘泥於「模式」,則無法茁壯成長

關鍵詞

農業 自然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