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神主維爾契克

文化

竹森良一 [作者簡介]

維爾契克,從孩提時代就對日本抱有興趣,曾在維也納大學攻讀「日本學」專業,如今成為了1名外國人神主。他說「神道並非宗教,而是傳承了數千年的優秀智慧」。我們向維爾契克先生討教了神道的精神性這一問題。

維爾契克 WILTSCHKO Florian

1987年生於奧地利的林茲(Linz)。從小就對日本產生了興趣,14歲時和家人一起首次到日本旅遊,從此更加關注日本。服完兵役後,在維也納大學攻讀「日本學」。2007年在機緣巧合下進入名古屋市的上野天滿宮,常駐學習神道。後來,回國完成維也納大學的學業後,再次來到日本,進入國學院大學攻讀神道學。專業課程結業後,2012年被任命為渋谷區金王八幡宮的權彌宜,任職4年後的2016年5月,因結婚而移居三重縣津市久居的野邊野神社。

日本是世界的正倉院

——聽說維爾契克先生您從小就對日本文化抱有興趣,請問這是為什麼呢?

起初是被那些在其他國家看不到的風景、建築和裝束所吸引。在逐一了解這些事物的過程中,我發現它們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歷史,感到非常有趣。我覺得亞洲各種文化的精華都濃郁地保留在了日本。據說有這樣一種說法「日本是世界的正倉院」,而奈良的正倉院內收藏了許多1300年前的有趣物品,也保存得非常完好。這在其他國家是不可能的。

想必自古以來日本人就很珍視從海外傳來的文化。時至今日,日本人還是很喜歡新事物,接受新事物,並按照本國國情加以改造。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例子就是牛肉咖哩。咖哩源於印度,但在印度是不可能用牛肉做咖哩的。可是牛肉與咖哩很搭,很好吃。日本有許多像這樣按照日本人的喜好進行改造的有趣作品。

我認為其原動力在於神道的精神。就拿現在的神社的形式來說,日本原有的東西應該沒那麼多。無論是修建御社殿的構思還是御神體的思維,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佛教和密教等海外傳來的思想的影響。可謂神社必備之物的狛犬也是舶來品。不過,日本並不是簡單地複製,而是將之轉變為日本特有的形式,製成新的東西,這一點很有意思。

在神社前

下一頁: 神道並非宗教

關鍵詞

神社 宗教

竹森良一TAKEMORI Ryoichi簡介與署名文章

雜誌《WAGO(和合)》的主編。1962年出生於日本福岡縣。1984年畢業於廣島大學理學系。曾有廣告代理公司、花木匠人、園藝雜誌編輯等從業經歷,2011年開始擔任現職。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