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注於《被出賣的臺灣》裏的深情——訪「灣生」川平朝清

政治外交 文化 臺灣香港

二戰結束後不久在臺灣發生的混亂和「二二八事件」,現已在海內外廣為人知,《被出賣的臺灣》一書記述了那段歷史。該書作者柯喬治曾是臺北高等學校的英語教師。「灣生」川平朝清曾受過柯喬治的教導和熏陶,讓我們來聽他聊聊那個時代的事情。

川平朝清 KABIRA Chōsei

1927年出生於日本統治下的臺灣臺中市。1946年畢業於臺北高等學校。在校期間,結識了《被出賣的臺灣》一書的翻譯、美國華盛頓大學終身名譽教授(神經病理學)蕭成美。戰後被遣返回沖繩,為RBC琉球放送(廣播電臺)的創辦積極出力。1953年留學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與柯喬治重逢,此後長期受柯喬治教誨。1967年擔任沖繩放送協會會長。1972年,沖繩回歸日本,沖繩放送協會解散,全家移居東京,擔任NHK經營主幹。1992年起,歷任學校法人昭和女子大學英文系教授、副校長、副理事長等職,現為該校名譽理事。川平家族和琉球王朝有密切關係,從很早以前就多從事於翻譯與宣傳相關的工作。其育有三個兒子:主持人兼藝人川平慈溫(Jon Kabira)、僑居美國的企業家川平謙慈、藝人川平慈英。

2014年9月26日,「2014年亞太暨世界加盟連鎖年會」在臺灣召開。那時,春季爆發的「太陽花運動」餘波未平。有個年輕人高呼「臺灣中國,一邊一國」口號,向前來參加國際性招待會的馬英九總統扔擲書本。這次事件,再次讓人感受到臺灣認同在今日臺灣之強烈。

另一方面,扔擲的那本書也受到人們關注。該書書名為《被出賣的臺灣》,作者柯喬治(George H. Kerr),是美國外交官、作家、大學教授,且是美國為數不多熟知二戰期間和戰後的臺灣、琉球‧沖繩及日本情況的專家。

本書記錄了柯喬治在赴臺擔任美國駐中華民國臺北副總領事期間,臺灣被中華民國接管和以1947年「二二八事件」所代表的中國人殘殺臺灣人的情形,並結合當時的國際形勢,詳細記錄了臺灣和臺灣人的苦惱。

由於該書向國際社會反映了「二二八事件」和關於臺灣國際地位的問題,因此被長期指定為禁書,特別是在戒嚴時期的中華民國‧臺灣。

另一方面,柯喬治也曾是名校臺北高等學校(舊制高中)的英語教師。該校名人輩出,是前總統李登輝、作家邱永漢、原聯合國國際法院法官小田滋、原日本最高法院法官園部逸夫、宇宙物理學家小田稔等人的母校。柯喬治的學生,無論是日本人還是臺灣人,在世界上都多有出色表現。

川平朝清先生也是柯喬治的學生之一,後來擔任了《被出賣的臺灣》日文版的監修。

在迎來第69個2月28日之際,我們請川平朝清先生,以灣生、臺北高等學校畢業生以及柯喬治的學生的身分回憶了當年的往事。

在臺中出生、臺北長大的沖繩人

——請您談一談當年在故鄉臺灣生活時的情況。

川平朝清先生(以下簡稱「川平」)  我是1927年在臺中市明治町7丁目4番地出生的。當時,那裏離監獄很近,我父母他們從沖繩遷來臺灣,在監獄的俱樂部工作。只是,在我開始記事時,我家搬到了明治町6丁目,附近就是臺中地方法院。我還記得法院大樓是白色的,很高大。不過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臺中公園裏一座建築的巨大屋頂。

之後,在我5歲時,我家搬到了臺北的錦町,我在旭尋常小學、即今天的東門國小上學。

今年1月上旬,我重遊了臺中地方法院舊址和臺北我家住過的地方。前者大樓還在,後者那邊已建起了新的大樓。而臺中公園裏的那個大屋頂,現在也還保留著。

下一頁: 在名校臺北高等學校上學

關鍵詞

日本 馬英九 蔡英文 沖繩 臺灣 琉球 第二次世界大戰 臺北 灣生 岡部茂 陳水扁 蔣介石 川平朝清 川平慈溫 Jon Kabira 川平慈英 川平謙慈 柯喬治 被出賣的臺灣 加賀屋 蕭成美 臺灣認同 昭和女子大學 臺北高等學校 George Kerr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