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是臺灣——訪「灣生」岡部茂

政治外交 文化

生長在處於戰前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戰後回到日本的人被稱為「灣生」。28歲以前一直在臺灣臺北生活的岡部茂先生(97歲)為我們講述了迎來70週年的「臺北大空襲」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臺灣的情況及自己後來的人生經歷。

岡部茂 OKABE Shigeru

1918年生於日本統治下的臺灣臺北市大正町。1931年,臺北建成小學畢業後,升入臺北州立第一中學校(現在的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1936年,中學畢業後進入家裏開辦的印刷廠工作。1945年,和臺灣本地青年一同被徵入伍,但不久後戰爭結束。後來,所有財產均被從中國來到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被留用為印刷技術指導人員。次年的1946年12月,解除留用。從臺灣基隆港回國。1947年1月,從佐世保港登陸後,在原籍所在的群馬縣前橋市定居下來。同年,進入前橋市內的印刷公司工作。1997年3月,工作滿50年後退休。進入長子經營的印刷公司,2014年退休。

逐漸被遺忘的「臺北大空襲」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1945年5月31日。處在日本統治下的臺灣臺北也遭到了同盟國的大規模空襲,即所謂的「臺北大空襲」。然而,時過境遷,即便是臺灣人中,知曉當時情況的人也已經越來越少。群馬縣前橋市有一位耄耋老人至今仍對當年的事情記憶猶新。他就是戰前生在臺灣、長在臺灣,後來回到日本的「灣生」岡部茂先生(97歲)。

岡部茂先生至今仍毫不忌諱地說自己的第一故鄉是臺灣。他的一生充滿了在今天的日本完全無法想像的波折動盪,讓人深思戰前和戰後、日本與臺灣的關係。

今年恰逢臺北大空襲和二戰結束70週年。我們傾聽了岡部先生講述的近1個世紀以來的故事。

第一故鄉是臺灣

——請您談一談當年在臺北的生活情況。

岡部茂先生(以下簡稱岡部) 我是大正7年(1918年)在臺北市大正町出生的,從小在大正町4條(現在的長安東路附近)生活直至念完臺北一中,後來住在御成町4丁目(現在的中山北路2段,南京西路附近)直至回到日本。

我父親以前從事的是建設工程方面的工作,所以我們家在作為新規劃住宅區的大正町住進了現在所謂展示房那樣的房子裏。上下水完備,地板基本都舖的是軟木而不是榻榻米,並且地板設計得略高以防範颱風等引發的水災,沖水式馬桶及收藏櫃,當時感覺非常豪華。

後來我們搬到了御成町,住宅兼業務之用的岡部印刷公司就設在原臺北帝國大學醫學專門學校的學生宿舍,院子裏還有相撲場地和網球場。臺拓(臺灣拓殖株式會社)社長的家、辜振甫的家和美國領事館等都在附近。

當年的岡部印刷公司(岡部茂先生提供)

1930~1945年前後,就讀於建成小學學生的居住地圖(第15屆校友德丸薩郎繪圖)

念臺北一中時,由於學校離我家有一段距離,所以平時都騎腳踏車上學。現在說起來可能讓人難以置信,當時是不允許男女同行的。男生絕對不會走二高女(臺北州立臺北第二高等女學校)門前的路去一中,都會特意繞道或者走相反方向的道路。在那個時代,小學分設男用和女用校門,男女分班也是很普遍的。

去年,嘉義農林在甲子園棒球賽中獲得亞軍的事蹟被拍成了電影,在臺灣和日本引起轟動,其實我當年在圓山球場(現在的花博公園爭艷館)觀看了臺北預選賽的決賽。我至今仍對當時整個臺灣的欣喜狂熱景象記憶猶新。甲子園之戰開場後,一家理髮店還專門將廣播裏傳來的分數和比賽結果做成了比分表來通知大家。

 

下一頁: 二戰後為了在臺灣提供印刷技術指導而留下

關鍵詞

日本 馬英九 臺灣 第二次世界大戰 臺北 嘉義農林 灣生 高砂族 高砂義勇隊 臺北大空襲 岡部茂 岡田真澄 陳水扁 辜振甫 蔣介石 前橋 膠印 上每印刷工業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