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扎根的日本人系列:在吧檯後創造「共鳴」──調酒師‧川嶋義明

生活 國際交流 臺灣香港 飲食

川嶋義明 KAWASHIMA Yoshiaki

生於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幼兒期與青春期大半時間在位於兵庫縣芦屋的母親老家度過。小學3年級到國中1年級期間隨著父親派駐海外而移居臺北,就讀臺北市日僑學校與臺北美國學校。21歲時,認識在芦屋的酒吧店長,受其人品性格影響,而立志成為調酒師,其後輾轉於芦屋、大阪、聖地牙哥修行。35歲再次前往臺灣,38歲在臺北市內開了酒吧「Bar Between架橋」,客人約九成為臺灣人,成為扎根當地的名店。 (攝影:松本崇)

最初的人生導師的一句話

1999那年,川嶋義明21歲。他在回家途中,獨自閒逛間,信步造訪了位於故鄉芦屋車站附近,一間位於大樓2樓的酒吧。那是一間沒有原創雞尾酒,威士忌也僅有10數種的平凡無奇的酒吧。然而店長看到川嶋義明──當時他正值青年期,一頭金髮,眉毛剃個精光,外型相當奇特,又是第一次來訪──時,仍面不改色地熱情接待。

「後來我才知道,店長中山隆先生,其實是我國中的學長。他很擅長傾聽,還跟我說過『川嶋你一定會成功的』。到底他這話的根據是什麼,現今我已不得而知,但這句話從那之後,便成為我很重要的『護身符』。那時我心想,我也想成為這樣的大人,於是便立志成為調酒師。」

可惜數年之後,店長中山隆撒手人寰,過世時年僅40歲。但他在那幾年內,透過隔著吧檯的對話,仍以身作則地教給了年輕的川嶋不少事物,包括鍛鍊直覺,以及人與人溝通的重要性。對川嶋而言,是最初的人生導師。

下一頁: 中途曾一度轉換跑道

關鍵詞

臺灣 勞動 僱用 酒吧 移居 台湾 移住 移住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