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後重建及其現狀

東日本大地震4週年,「地方負擔重建費不等於自立」——訪宮城縣女川町町長須田善明

社會

宮城縣女川町與其他受災地區不同,鎮上的中心地區幾乎全部被毀。儘管如此,女川人重建家鄉的步伐十分迅速,車站等核心設施相繼竣工完成,受到各方關注。時隔兩年,筆者再次對須田善明町長進行了專訪,了解了災區重建的進度情況和面臨的問題。

須田善明 SUDA Yoshiaki

1972年出生於女川町。明治大學經營學系畢業後,進入廣告公司工作,1999年起擔任了3期宮城縣議會議員。地震後的2011年11月,首次當選女川町町長。

重新振作起來的漁業和水產加工業,令人歡欣鼓舞

——2015年3月,位於鎮中心的女川車站時隔4年重新開業,對於地方產業而言相當重要的港口修建工作也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港口附近相繼建起了新的水產加工廠。應該可以說震後重建工作已經走上了正軌吧?

女川町長須田善明  今後要走的路還很長。新車站的建成是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漁業和水產加工業等基礎產業的重振讓我們歡欣鼓舞。去年鎮上的漁業產值是55億日圓,超過了震前約50億日圓的產值,不過這都是因為魚價上漲的緣故。要說捕魚量,那還僅恢復到震前的8成水準。另有一部分漁業從業人員在地震中遇難,或是不再從事漁業,所以本地漁業合作社的成員比地震前減少了2成多,可以說目前的情況十分嚴峻。

對水產加工業來說,最重要的是要保證水產品在碼頭的卸貨量,所以我們必須讓港口這個「後院」盡快投入使用。碼頭護岸工程將會在2015年年度完成。為了保證水產加工廠的用地需求,今後我們會花費兩年時間對土地進行平整加固,以滿足工廠重建和擴張的需要。

關鍵的一步:用卡達援助的資金,建設水產加工設施

須田  在水產品的儲藏方面,我們有幸從卡達的重建援助基金那裏獲得了資金,在3年前建成了多功能水產加工設施「Maskar」,成為整個水產業復興的關鍵。這裏的倉庫是由加工業廠家共享的,這是為了提高使用效率。各個企業在相互競爭的同時共享一部分設施功能,這個創意為既有的經營方式帶來了革新。女川的同行業廠家以團隊形式互相競爭,從這層意義上說,是一個劃時代的創舉。

鎮上還實施私人融資計劃(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PFI),以有效利用私人資金進行公共工程項目建設,4月剛剛建成了聯合排水處理設施。以本地水產加工業廠家為中心,採取了「一攬子接受電力」的做法,統一從電力公司購入電力,再分配給各個廠家。我們還利用ICT(信息通訊技術),控制每個廠家的用電量,研究各種方法來降低整個行業的電力成本。

在舊車站被海嘯沖毀4年後,JR女川站重新開業了(左)。用卡達援助基金建成的多功能水產加工設施「Maskar」

下一頁: 防災公營住宅建設一波三折,鎮政府人手嚴重不足

關鍵詞

東日本大地震 復興 宮城縣 女川 菊地正憲 重建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