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日本之國際品牌的動漫

動漫的局限:「軟實力」究竟可成就什麼?

政治外交 文化

近年,動漫作為日本「軟實力」的一環而備受矚目。然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李何尼則針對人們期待的「酷日本」在外交政策上的效力提出了質疑。

對現實政治的效力,無以佐證

奈伊教授雖然在政治學領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多數政治學家並沒有認真看待這個「軟實力」概念;而且,也沒有人驗證或評估了它的正確性或具有何等意義。現在,這不過是軟實力論的支持者們,即新聞工作者、智囊團人員、外交官們的一種信念而已。也就是說,他們堅信,只要充分利用好軟實力,那麼即便面對困局,也可讓其它國家的國民接受美國(之後還有日本、中國、韓國等其它國家)的價值觀。

但是,這種信念的依據在哪裏呢?美國的流行文化已可謂是世界文化,這只要看看從電影到Hip-pop、牛仔褲的流行,還有留學美國大學的大量外國學生,就很清楚了。儘管如此,就美國對伊拉克發動戰爭的必要性,前總統布希依然無法充分說服各國國民。

倒不如說,大多數國家似乎都是由於懼怕「硬實力」,也就是擔心不遵從美國意願而帶來的後果而參戰的。同樣,日本的流行文化在美國也頗具影響,儘管如此,面對日本的保守派政治家、作家們極力否認廣為人知的日本戰時的殘忍暴行——南京大屠殺、從軍慰安婦問題,卻全然不見美國一般民眾及政治家們對此表示贊同的言行。

美國總統和日本首相在協商重大議題並要達到目的之際,或許會因《冰雪奇緣》、《神奇寶貝(Pocket Monsters)》在世界的風靡而祈願他國國民能夠做出善意的判斷。但是,卻沒有證據表明,政治運作在這種情況下會藉用軟實力的威力。這也是政治學家們對「軟實力」的效力緘口不言的一個理由。

對「正統性」的執著

儘管如此,外交專家們對軟實力概念的推崇現象,引起了學者們的關注。為什麼包括政府官員和經驗豐富的政治家們在內,人們都過大地評價軟實力,固守以本國文化吸引世人的想法不放呢?

以美國和日本為例,或許能有助於我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這兩個國家毫無疑問都是大國,行使著硬實力。換言之,正是因為有了美國的軍事和經濟實力,以及日本的經濟實力,許多國家才會採取避免激怒它們的做法。可是即便如此,為什麼這兩個國家還是如此看重軟實力,在意他國對自己是否抱有好感呢?畢竟連馬基維利(Niccolò Machiavelli)(*1)都曾說,與其被愛戴,莫如讓人畏懼才更有價值。所以人們不禁要問,已經讓人充分感到畏懼的這兩個國家,為何會選擇前者呢?

軟實力概念備受推崇,給人一種啟示,即在國際社會中,無論國力強弱,關鍵的是「正統性」(legitimacy)。也就是說,對行使實力的國家來說,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的行為是合理正當的。而其依據,就是自己信奉的民主主義、人文主義、爵士音樂、卡通等為他國所接受這種狀況,從這層意義上看,軟實力也可以說就像哈哈鏡裏映照出的硬實力鏡像。

(*1) ^ Niccolò Machiavelli,1469年5月3日~1527年6月21日,義大利政治思想家和歷史學家,文藝復興時期的重要人物。他的主要著作《君主論》,提出了現實主義的政治理論,《論李維》則提及了共和主義理論——譯註。

下一頁: 「軟實力」論,衰退之時最唱好

關鍵詞

美國 政治 日本 外交 動漫 軟實力 硬實力 酷日本 奈伊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