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政府開發援助60年反思

從開發經濟學角度看日本的ODA

政治外交 財經

大塚啟二郎 [作者簡介]

為幫助開發中國家減少貧困和發展經濟,日本的ODA今後應該怎樣推進呢?讓我們來聽聽開發經濟學家的建議。

尋找正確的開發戰略

長久以來國際社會一直在呼籲消除貧困,但對應該如何去做的問題,即所謂的「開發戰略」的討論卻依然沒有很大進展。正在逐漸形成的共識有兩點,即為減少貧困,關鍵是要為貧困者創造工作機會;為實現這個目的,必須引進新技術發展農業和製造業。這是極其理所當然的事情。

世界銀行的主要出版物《世界發展報告》2013年版的主題是「工作」,而2016年版(2015年秋季出版)則是「開發與創新」。世界銀行描繪的藍圖,是通過創新促進產業發展,創造出工作,從而減少貧困。但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具備如何引發創新的戰略才行(*3)

培養人才是關鍵

首先應該做的是人力資源的開發。在製造業,這就意味著培養經營管理人才。不管多麼有精良的設備和完善的基礎設施,如果經營者沒有經營和技術方面的知識,企業就不會成長。最近的研究表明,開發中國家的高級幹部們缺乏經營能力,已成為阻礙企業發展的最大因素。已開發國家積累了大量先進的技術和經營管理經驗,開發中國家的企業管理人員應該充分學習利用這些智力資源。

為此,筆者正和同事園部哲史教授一起,在JICA和世界銀行的幫助下,正在非洲對日本式經營法「改善」(*4)的有效性開展驗證工作。到目前為止,成果很不錯。企業經營效率提高,必然會帶動基礎設施的改善並對融資產生正面效果,在這個階段投資基礎設施,幫助他們融資就可以了。特別是建設那些基礎設施完備的工業區,作為支持企業騰飛的措施是非常有效的。這就是我們對製造業「開發戰略」的思路。

類似的思維也可以應用在農業方面。對於農業來說,重要的人才是研究人員和技術推廣人員。農業技術受到氣候水土的影響,所以在很多時候,不能把一國的技術原封不動地拿到另一國家直接使用。這時,就需要開展應用研究,使先進技術適宜於當地氣候水土。但令人驚奇的是,我們現今已經知道,亞洲的水稻技術在非洲也能通用。所以,非洲的稻米綠色革命,幾乎不需要開展應用研究就能得以實現。

於是,筆者向JICA大力推薦組織了振興非洲稻作事業共同體(Coalition for African Rice Development,CARD),目標是從2008年起10年內使稻米產量實現翻一番。但由於缺乏培養技術推廣人員的資金,能否實現翻一番還很不明朗。技術推廣人員的培養如果取得進展,新技術開始普及,與灌溉投資和提高市場能力相關的運輸通信方面的投資收益率就會提高。和製造業一樣,在這一階段投資基礎設施,農業生產率將得到切實提高。如果出現無法支付化肥費用的問題,那麼在這一階段考慮融資方法即可。這就是我們在農業「開發戰略」上的思考。

這些戰略,和日本ODA向來的思路基本上是不矛盾的。下一步,就是JICA和民間企業、研究人員共同合作,使這個開發戰略躍上新的臺階,通過檢驗其有效性,向世界宣傳推廣這個卓有成效的開發樣板。如果能做到這些的話,日本的ODA政策將一定會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好評。

標題圖片:2012年2月,印尼雅加達近郊收割稻穀的農民(照片提供:路透社/Aflo)

(*3) ^ 詳細內容請參閱拙作《為何貧困國家難以消失》(日本經濟新聞社,2014年)

(*4) ^ 改善(Kaizen)法,是一個日本管理概念,指逐漸、連續地加以改善,是日本「持續改進之父」今井正明在《改善——日本企業成功的關鍵》一書中提出的。被認為是日本人競爭成功的關鍵——譯註。

關鍵詞

發展戰略 政府開發援助 ODA 開發中國家 世界銀行 減少貧困 綠色革命

大塚啟二郎ŌTSUKA Keijirō簡介與署名文章

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教授。生於1948年。1971年畢業於北海道大學農業系農業經濟專業,1974年東京都立大學研究所碩士畢業,1979年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所博士畢業。曾任東京都立大學教授,2001年開始任現職。期間,歷任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理事長、國際農業經濟學會會長等職。著述有《產業發展的源流和戰略》(合著、知泉書房、2004年,獲日經經濟圖書文化獎)、《國家與經濟發展(合著、東京經濟新報社、2010年)、《為何貧困國家難以消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2014年)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