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政府開發援助60年反思

從開發經濟學角度看日本的ODA

政治外交 財經

大塚啟二郎 [作者簡介]

為幫助開發中國家減少貧困和發展經濟,日本的ODA今後應該怎樣推進呢?讓我們來聽聽開發經濟學家的建議。

日本的援助,雖有成果,卻不為人知

盛產鮭魚並大量出口日本的國家是哪裏?答案是,智利。那麼,在南半球,哪個國家盛產大豆呢?是巴西。但在4、50年前,智利根本連一條鮭魚都沒有,巴西也不是大豆的重要產區。那麼,是誰最先開始了在智利的鮭魚養殖?又是誰在巴西的喜拉朵(Cerrado)這塊曾被公認為不毛之地的廣袤大地上開始了大豆栽培的呢?答案,是日本人和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但是,針對由誰實現了如此偉大的事業這一點,不僅在日本國內,在國外也不為人知。智利的鮭魚養殖和巴西的大豆生產所取得的巨大成功經常成為世界銀行的話題,但沒有人認識到日本為此所作的貢獻(*1)

再提一個問題。為什麼泰國有「亞洲的底特律」之稱,現已成為了一大汽車生產地呢?這是因為有日本的指導,其中也包括日本的汽車相關企業。中國南部的珠江三角洲也是汽車生產製造的一大基地,據說這也是日本在該地區培養了汽車生產製造人才的結果。

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的本田汽車合資工廠。珠江三角洲聚集了一批以日資企業為首的汽車製造和零件工廠。攝於2006年(時事通信社)

日本ODA為亞洲的「綠色革命」的貢獻

上面所說的例子,都是日本引以自豪的政府開發援助(ODA)的成果。筆者熟知的一個例子,是亞洲的綠色革命(*2)。20世紀60年代的亞洲熱帶地區,失去了擴大耕地面積的餘地,同時,已有農業用地的產量成長乏力,糧食產量的成長遠不及人口的成長。為此,人們都擔心發生嚴重的飢荒。而解決了這個問題的,是設在菲律賓的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研發的高產量水稻品種及其配套的灌溉投資。

因此發生了「綠色革命」。從1970年到2000年,亞洲熱帶地區單位土地面積的水稻產量提高了2倍,稻穀生產總量達到了3倍。結果,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亞洲的飢荒威脅也隨之消失了。日本研究人員在IRRI發揮了重要作用,日本政府向IRRI提供了大量資金用於研究開發和培養人才,並與亞洲開發銀行一起大力支持灌溉投資。這也是日本的海外援助帶來劃時代變化的一個典型事例,然而普通人也同樣不知日本從中做出的貢獻。

除此之外,日本的援助在以亞洲為中心的地區也取得了巨大成果。但即使是筆者這樣專門研究開發經濟學的人,對日本援助的實際情況也不是很了解。從開發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上述成功案例的關鍵,是人才培養和基礎設施投資的組合實施。雖然詳細情況有待進一步研究,筆者現在就能作出的評價是,日本的ODA通過人才培養和基礎設施投資,促進了很多開發中國家產業的發展。

有效的戰略,不可或缺

日本負責對外援助工作的人,往往認為援助項目的唯一目的,就是通過提供資金援助,促進開發中國家發展產業。這雖然不是大錯,但在筆者看來是個問題。如今,國際社會在對外援助上,就如何促進受援國經濟發展或者如何才能減少貧困問題上,全然沒有一個「戰略」共識。當然了,「沒有戰略的援助」,是無法期待成效的。它就像是朝著球門踢球一樣。在這種情況下最關鍵的,是要拿出有效的戰略策略。也就是說,這必須是ODA的一個重要目標。

日本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所以,雖然進行了有效的援助,但沒有收集數據,也就是說沒有證據。因此,日本的ODA也無法影響其它援助國的政策。但是,以英國為首的西歐捐助國家,正經歷「援助疲勞」同時,看起來也正對援助措施失去信心。正因為如此,日本應該銘記在心的是,智力援助才是最大的援助。

(*1) ^ 關於這兩個事例,國際協力機構研究所出版了很有趣的書籍:細野昭雄所著的《把智利變成鮭魚出口大國的日本人》(2010年)和本鄉豐與細野昭雄合著的《巴西不毛之地「喜拉朵」的開發奇蹟》(2012年)

(*2) ^ 指一種農業技術推廣。20世紀60年代某些西方已開發國家將高產穀物品種和農業技術推廣到亞洲、非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區,促使其糧食增產的一項技術改革活動。

下一頁: 尋找正確的開發戰略

關鍵詞

發展戰略 政府開發援助 ODA 開發中國家 世界銀行 減少貧困 綠色革命

大塚啟二郎ŌTSUKA Keijirō簡介與署名文章

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教授。生於1948年。1971年畢業於北海道大學農業系農業經濟專業,1974年東京都立大學研究所碩士畢業,1979年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所博士畢業。曾任東京都立大學教授,2001年開始任現職。期間,歷任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理事長、國際農業經濟學會會長等職。著述有《產業發展的源流和戰略》(合著、知泉書房、2004年,獲日經經濟圖書文化獎)、《國家與經濟發展(合著、東京經濟新報社、2010年)、《為何貧困國家難以消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2014年)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