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興政治勢力研究

傳媒催生的「怪獸」橋下徹

政治外交

祝迫博 [作者簡介]

大阪市長橋下徹是如今日本政壇上最受矚目之人。他究竟是改革者還是煽動者?記者通過對他長期的跟蹤採訪,力圖揭示這位被期待成為下任首相的魅力政治家的本質。

大阪市長橋下徹究竟是何許人也?日本所有傳媒都試圖弄清這個人的真實面目。是真正的改革者?還是希世的煽動者?他只是曇花一現?還是會爬上首相的寶座?由於他不同尋常的政治家形象,甚至有人稱他為政界的「怪獸」。無論怎樣,作為一個地方領導,這樣的評價在日本政治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時刻意識到傳媒報道

2008年2月,38歲的橋下就任日本國內生產毛額排名第二的大阪府知事。自那時起,他就成為了新聞報道關注的焦點。為什麼會這樣?作為一直在關注和追蹤橋下言行動向的記者,對於這個問題,我能夠提示的一個答案就是:與傳媒的關係。

在大阪市長選舉和大阪府知事選舉中,橋下徹(中央左)和松井一郎(同右側)分別當選,與支持者們高呼萬歲(2011年11月27日,圖片提供:時事通信社)

橋下常常說:「我是一個離了傳媒就無法存在的政治家。傳媒的各位如果無視我的存在,我也就完了。」我們可以將這句話理解為,他時時刻刻都在留意如何讓傳媒報道自己,以此維持自己的政治生命。2011年11月的大阪府知事、大阪市長的雙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橋下坦言,當時做了「怎樣才能讓傳媒關注自己」的周密策劃,並堅決付諸了實施。

關於成為人們爭論焦點的「大阪都構想」,我會在後面進行說明。不過在這一選舉中,橋下表示要「借助大阪都構想讓大阪獲得重生」,他甚至辭去知事職位,甘願降格轉戰大阪市長的選舉,終於將反對構想的時任大阪市長趕下了馬。而在知事選舉中,他又將自己的心腹、大阪府議會議員指定為自己的繼任者,在大阪導演了一出40年來的首次雙選。

無論是知事選舉還是市長選舉,公明黨之外的主要政黨都成了橋下的敵人。在這種情況下,橋下呼籲:「這場戰鬥是一場二選一的戰鬥,要么改變大阪,要么一成不變」,持續營造一種自己是改革派、既有政黨和對立候選人是守舊派的印象。其結果,深諳選民早已厭倦了長期經濟低迷和國政停滯的現狀,把握了他們期待變革心理的橋下一方,成功地取得了選舉的勝利。

看似小泉,並非小泉

雙選結束後,橋下的向心力進一步提高。他明確表示,自己率領的地區政黨大阪維新會(下面簡稱維新會)將參加眾議院選舉,而培養其候選人預備軍的機構「維新政治塾」原本只招收400人,卻有3,326人蜂擁前來報名,最終接收了2,045名學員,於2012年3月開課。計劃在5次講課過後,根據聽課態度和選舉資金實力進一步篩選出888人,並在7月以後安排他們進行街頭演說等實戰訓練。把維新會視作威脅的民主、自民等主要政黨一方面開始著手整備完善實現大阪都構想的法律,同時還在探索如何與橋下在眾議院選舉中進行合作。

或許有人會在橋下的身上看到日本原首相小泉純一郎的影子。他曾高喊「摧毀自民黨」,向反對自己的自民黨候選人派出「刺客」(2005年8月8日,在參議院表決郵政民營化法案時,有37名自民黨議員投了反對票。於是,小泉宣布解散眾議院,提前舉行眾院選舉,並向這些「反叛議員」所在選區推薦新的候選人。傳媒於是把小泉推舉的新候選人稱為對付「自民黨叛徒」的「刺客」——譯註),並於2005年8月毅然決然地舉行了大選。兩個人身上確實具備了太多的相似點:營造對立局面的選舉戰術、「一句話口號」的壓倒性滲透力、以及催生出大量政治信徒的超凡魅力。

然而,小泉活在自民黨傳統的派閥政治中,是在「首相」這個政治家人生的頂點受到傳媒的矚目;與此相對,橋下則是從一個與政治無緣的世界裏猶如電光般閃現,以傳媒為生命線攀援而上。而最大的不同,是橋下還很年輕。他才43歲。

另外,小泉在歷代首相中第一次採取了每天兩次回答記者提問的採訪方式。我在東京時也參加了他的記者會。不過問答時間每次只有短短的幾分鐘,最長也不過十分鐘,採訪半道收場也屢見不鮮。橋下的記者會也是每天兩場,但他對記者的提問一直會應酬到底,有時甚至長達一個小時。至於每週一次另外舉行的記者會例會,說上兩個小時更是家常便飯。

相應地,橋下對於記者的報道方式極其執著。早晨,在上班的車裏,他會瀏覽所有的主要報紙,晚上則會過目新聞節目的錄影。根據內容他會就「錯報誤報」當即點名批判報道機關和記者,並在推特上加以反駁。

今年2月,有民主黨幹部在記者會上把刊載了不合自己心意的批判報道的報社拒之門外。橋下對此做出了這樣的反應:「如果是我的話,會把那位記者請來,痛罵他一頓。」極我所知,對傳媒如此欲無止境的政治家,無人可出其右。

下一頁: 「財政重建」——橋下劇場的首演劇目

關鍵詞

民主黨 小泉純一郎 自民黨 大阪府 知事 傳媒 大阪都構想 橋下徹 改革 財政重建 補貼 大阪市長 首相 讀賣新聞 大阪維新政治塾 縣長 眾議院選舉 推特 全國學力測驗 公務員 減薪 大阪府議員團 議員報酬 公共事業 職員基本條例 教育基本條例 NCLB 大重置

祝迫博IWAISAKO Hiro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1971年出生於滋賀縣。京都大學研究所結業後,就職讀賣新聞大阪本部,2002年起進入大阪社會部。主要擔任政治、行政領域的採訪,對橋下徹的採訪開始於2007年大阪府知事選舉前夜,至今已有5年。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