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教科書制度和歷史教科書問題

日本的歷史教科書制度

政治外交 社會

三谷博 [作者簡介]

圍繞歷史教科書內容處理問題,日本的教科書審定工作受到了來自國內外的諸多批判。包括審定在內的教科書制度是如何實際運用的呢?東京大學三谷博教授是現今採用的國中和高中歷史教科書的編著者,在這裏讓我們看看他的解說。

現在日本的學校教育中採用的歷史教科書是怎樣編制、初等、中等教育課堂又是如何使用的呢?下面,我將為大家簡要闡釋一下這些問題。近年來,儘管各國的日本問題研究專家已經充分了解了日本教科書制度特點,但在其他歷史學家和公眾之中,似乎還存在不少誤解。

教科書問題的政治及社會背景

在解釋制度問題之前,或許應該簡單地介紹一下其政治及社會背景。目前,歷史教科書已在全球範圍內形成了一個國際關係與內政錯綜糾纏的、非常敏感的政治爭論點。儘管它是否會形成政治爭論點,常受政府和民間運動動向的左右和影響,但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看來它依然易於成為各國之間的對立的火種。這是因為,人們將歷史教科書基本上看作是一部「國民史」,其內容代表了該國民眾對本國和外國歷史的普遍認識。為了培養下一代「國民」,各國的成年人們想讓後代對自身和他人樹立怎樣的歷史認識,這可以從歷史教科書中得到解答。

東亞地區最早出現這種問題大概是在100年前,而現在的問題的直接淵源在於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戰敗及各國擺脫殖民地狀態約35年後,各個鄰國開始了對日本的歷史教科書的批判。他們指責日本的歷史教科書在對韓國和北韓的殖民地統治,以及日本在日中戰爭中的責任問題上沒有做出令人滿意的表述,要求進行修訂。

然而,在當前的東亞地區,有關歷史認識的爭論範圍擴大,超越了追究日本責任的範疇。其它各國之間,比如進入本世紀以來,韓國和中國也在古代高句麗及渤海的歷史歸屬權問題上展開了爭論。它已經超越了日本對近代歷史應承擔的責任這種具體的問題,在更深層次上,存在著「國民史」的相互對立。

歷史教科書問題就包含了這種深層的問題。不過,在本文中,就思考這一問題所必需的基礎性、制度性事實,筆者只集中針對日本進行講解介紹。

初等和中等學校的歷史教育

日本現在的學校教育制度,設有小學(6年)、國中(3年)和高中(3年),其中,小學和國中實行義務教育。學校的歷史教育從小學的最後一年,即六年級開始起步。接著,在國中階段的「社會科」中,作為「歷史領域」課程,與「地理領域」、「公民領域」並行,同屬必修課。小學階段,主要是介紹日本的歷史人物,到了國中,教學開始立足於世界史的大背景,但仍以日本史為中心。與此相對,到了高中階段(儘管屬於非義務教育,但入學率高達97%,幾乎全體國民都上過高中),歷史課被分成了「世界史」和「日本史」兩個科目,而且,「世界史」是必修課,但「日本史」只不過是一個選修科目。小學和國中將歷史教育的重心放在本國歷史上,而高中則重視外國史的教育。

下一頁: 教科書制度的框架

關鍵詞

文部科學省 歷史 國中 高中 三谷博 Mitani Hiroshi 教科書 歷史教科書 教科書審定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小學校 高級中學 日本史 世界史 社會課 學習指導要領 教育委員會

三谷博MITANI Hiro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東京大學研究所綜合文化研究科教授。主攻19世紀日本及東亞史、歷史社會學。生於1950年。東京大學研究所人文科學研究科博士。著有《明治維新與民族主義》(山川出版社,1997年)、《東亞的公論形成》(東京大學出版會,2004年)、《東亞歷史對話》(與金泰昌合編,東京大學出版會,2007年)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