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資料庫

解讀日中在尖閣諸島問題上的遊戲及其背景

政治外交

11月10日,APEC(亞太經濟合作會議)領袖會議在北京召開,安倍晉三首相與習近平國家主席舉行了首腦會談。這是自日本於2012年9月對尖閣諸島(釣魚臺——譯註)實施國有化以來,兩國首次嘗試修復關係。毋庸贅述,尖閣問題此前一直是最大的障礙。雙方圍繞該問題展開了各種角力。但事情並未最終解決,恐怕總有一天還會再次作為問題浮現出來,因此,我們現在就回顧一下事件的經過和雙方的分歧點吧。

旨在實現日中首腦會談的尖閣妥協

為重啟首腦會談,日中兩國一直在檯面下展開交涉。APEC召開前夕的11月7日,日本外務省發表了以下聲明(*1)

「為改善日中關係,兩國政府一直在進行平穩的對話,此番,雙方就以下幾點達成了共識。
  1. 雙方確認將遵守日中四個政治文件的各項原則和精神,繼續發展日中戰略互惠關係。
  2. 雙方本著正視歷史、面向未來的精神,就克服影響兩國關係的政治困難這一問題達成了若干共識。
  3. 雙方認識到彼此對近年來在尖閣諸島等東海海域出現的緊張狀態持有不同見解,一致認為要通過對話和協商,防止事態惡化,並構建危機管理機制,避免發生不測事態。
  4. 雙方一致決定將利用各種多邊和雙邊管道,逐步重啟政治、外交和安全保障對話,努力構建政治互信關係。」

在多方參加的國際會議召開之前,為了與主辦國領導人舉行會談而公布含有上述協議事項的文件這種做法雖然少見,但也不算「異常」。

這個著陸點意味著什麼?既然一直要求日本「靠攏」的中國已經表示接受,或許這就是日本做出的妥協,但究竟是在什麼地方怎樣「靠攏」了呢?話說回來,這個問題究竟為什麼會導致兩國關係如此緊張?考慮到「尖閣問題」絕不會到此為止,今後較長一段時間內很可能還將是日中之間的爭論點,因此我想在此為大家介紹一下整體的情況。

島的基本情況——過去一直不受關注的無人岩石島

尖閣諸島是東海上的群島,位於沖繩本島以西約410km、石垣島以北約170km、臺灣西北偏西約170km、距中國福建省海岸約330km之處。指的是由魚釣島、北小島、南小島、久場島、大正島、沖之北岩、沖之南岩、飛瀨等構成、屬於沖繩縣石垣市的島群。總面積為5.17km2,幾乎全是裸露岩石,並不適合人類居住。

近代以前,這裏一直沒有永久居民,屬於國際法上定義的「無主地」。不過似乎正如日本名「魚釣島」和中國名「釣魚臺」所反映的那樣,東海的漁民自古就將該島周邊海域視作漁場這一點的確是事實。

1885年以後,日本曾再三進行調查,確認這些島嶼是不歸屬於任何國家的「無主地」,依據國際法上取得主權的正當規則,於1895年1月正式將之劃入領土範圍。日清戰爭(甲午戰爭——譯註)結束後的4月,日本與清政府簽訂了規定清政府割讓臺灣和澎湖列島的《下關條約(馬關條約——譯註)》,而尖閣諸島並不屬於這份條約的割讓對象。

1895年劃入領土範圍後,日本政府將魚釣島、北小島、南小島和久場島四島無償租賃給了福岡縣出身、居住在沖繩的實業家古賀辰四郎,租期為30年。古賀在島上修建了鰹魚乾工廠等設施。至1940年曾有過居民,後來又再次成為了無人島。

原委——領土問題突然而至

在1943年12月發表的開羅宣言中,英美中三國提出「上述同盟國之目的在於剝奪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後在太平洋所奪得或占領之一切島嶼,使日本竊取於清國之領土,如滿洲、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於中華民國」之方針,45年發表的波茨坦宣言也繼承了該方針。毋庸贅述,日本遵守波茨坦宣言,放棄了臺灣、朝鮮等海外占領地。

美國將奄美諸島以西的西南諸島與日本本土分離開來加以統治。在這個時期,尖閣諸島處在八重山群島政府和琉球政府的管轄之下。當然也是無人居住狀態,一度曾被用作美軍的射擊轟炸靶場。沒有任何人曾對此提出過疑義。即使在無條件投降和召開舊金山和會時,也是被視為日本的領土。回顧當時的文件等資料可以發現,在這個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也認為尖閣諸島是沖繩的一部分。至少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中國曾占有過它的歷史。

1969年11月,佐藤與尼克森舉行會談,就歸還沖繩正式達成一致,72年5月15日,沖繩回歸日本。理所當然,尖閣諸島也歸還給了日本。然而,日本就在此時惹上了意想不到的麻煩。

下一頁: 日方同意過要擱置嗎?

關鍵詞

安倍晉三 中國 日本 宮古 APEC 自衛隊 第一島鏈 習近平 沖繩 海軍陸戰隊 尖閣 人民解放軍 日中首腦會談 馬漢 先島 石垣 與那國 八重山 海軍 核潛艇 中國漁船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