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臺灣116選舉:站在分水嶺上的蔡英文新政權

政治外交 臺灣香港

民進黨的勝因,國民黨的敗因

2016年1月16日,臺灣舉行了總統選舉和立法委員(相當於國會議員)選舉。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當選總統,在立法委員選舉中,民進黨獲得了68個席位,超過了過半數的57個議席。即使親民黨候選人宋楚瑜和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的得票數相加,仍然不及蔡英文。而除了總統選舉外,在立法委員選舉中,民進黨也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儘管民進黨此前也曾有過在總統選舉中獲勝的先例(2000年、2004年),但當時國民黨在立法院內占據了多數席位。從這個意義上看,此次的選舉是民進黨首次贏得了完全勝利。

民進黨的勝因有以下幾點:蔡英文吸取2012年的失敗教訓,克服了自身弱點,近年來始終表現出穩健的姿態;在與中國的關係方面,也使用「維持現狀」這樣的表述來擺脫困境。無論在副總統的人選方面,還是在立法委員選舉比例代表名單排序等方面,都獲得了選民的肯定。

另一方面,國民黨馬英九總統的施政不力和朱立倫陣營在選舉籌備過程中的丟分,也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蔡英文的當選。馬總統在任期間,相繼發生了種種有失國民信賴的事件,特別是牛肉問題和食用油問題、對應自然災害時暴露出的領導能力不足問題、統治治理措施的失誤等。其中就包括2014年3月的太陽花學生運動。當然,人們也擔心馬英九政府與中國的關係太過密切。

不過,我們不能忘記,民眾對馬政權或者說國民黨政權冷眼相待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經濟。也可以說就是在2008年、2012年的總統選舉中幫助馬英九當選的「經濟」這一點。與經濟成長顯著的中國保持良好關係,試圖借中國的發展的東風來推動臺灣經濟發展的馬政權,通過與中國保持緊密的經濟聯繫,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臺灣的經濟;但最近幾年,臺灣經濟雖然呈現出一定的成長,但至少是未達到能令選民滿意的程度。

此外,在選舉籌備過程中,國民黨也屢屢出現丟分的情況。遲遲無法確定總統候選人,最終決定參選的朱立倫選定的副總統候選人也曝出了醜聞,再加上朱立倫在黨內沒有堅實的支持基礎,所以立法委員選舉比例代表名單就以照顧黨內各派元老的形式表現出來,這也招致了選民的負面評價。還有,人們認為投票前夕出現的藝人周子瑜「道歉事件」也成為拉高民進黨得票數的重要因素。

周子瑜手舉中華民國國旗在中國被視為「臺獨」,這被臺灣民眾尤其是年輕選民理解為從根本上否定了馬英九主張的兩岸關係基本政策。換言之,馬英九本來的設想,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兩岸各自對「九二共識」中的「一個中國」加以解讀,並以此來維持現狀,但如果中國將中華民國的存在也視為臺灣獨立,那麼他的想法就無法成立。實際上,中國國內對周子瑜的攻擊並非中國政府引導所為,所以很難說這種判斷的對錯。不過,它給年輕選民留下的這種印象,無疑對國民黨造成了不利影響。

民進黨的蔡英文當選新總統(圖片提供:AP/Aflo)

下一頁: 兩種評價

關鍵詞

中國 日本 川島真 蔡英文 臺灣 民主 Kawashima Shin 太陽花學生運動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