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失敗的本質和重生的可能性

財經

曾在液晶和太陽能電池領域引領世界的夏普公司,現在陷入低迷狀態。2014年度合併結算中,出現了2,223億日圓的巨額赤字,處於破產邊緣。在國內大型機電類企業業績普遍回升的形勢下,夏普敗在什麼地方了呢?是否能夠重獲新生?

接連不斷更換社長導致經營出現大混亂

2012年4月,片山成為夏普的會長,將社長寶座讓給常務執行董事奧田隆司。由於出現巨額虧損赤字,片山不得不中途退出,奧田相當於是突然被委以經營重建的重任。此前一直負責液晶電視業務和海外業務的奧田隆司,一時不知所措。

同年3月公布更換社長之後不久,為了挽救液晶業務,夏普啟動了與臺灣鴻海精密工業公司開展資本業務合作的談判。這是會長町田勝彥在離任之前主導的,他曾引領夏普依靠液晶業務成長為世界頂級企業。片山也參與談判總協調。雖然之後,鴻海對夏普本身的出資談判因產生分歧而不了了之,但町田卸任會長擔任顧問後仍然過問。成為會長的片山則轉向其他外國資本尋求引進資本。這造成了「誰才是夏普真正的社長」的混亂狀態。

奧田社長在社長位置上無所作為地做了1年3個月之後,於2013年6月退任為連董事會成員都不是的名義「會長」,換上了現任社長高橋興三。高橋社長就任社長時公布了以2015年度為最終年度的中期經營計劃,以後一直以完成此計劃為目標,希望能使夏普擺脫危機狀態。可是,這一中期經營計劃,實際上是為取得銀行融資支持的「擔保」(高橋社長語)。兩年過去了,計劃遭受重挫。

重點轉向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的業務升級受挫

原因在於沒有進行根本性的改革。2012年以來,夏普只是以3,000名員工自願離職和控制薪資上漲等減少成本措施為中心尋求業務改善,在最關鍵的調整業務結構方面也僅僅是從海外撤回了部分家電投資。夏普仍然依賴於業績變動劇烈的液晶業務,繼續維持長年虧損的太陽能電池業務,並沒有進行業務重組。高橋社長沒有負責液晶和太陽能電池業務的經驗,一直都是委託相關董事來負責這些業務。

即便如此,最初2013年度的財務數據仍然超過計劃預期,起步看起來還算順利。但從2014財年的下半年度起情況開始惡化。當初之所以業績不錯,是因為把占銷售額約30%的液晶業務的重點,轉向了用於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終端的附加價值相對較高的中小尺寸液晶面板上。

在中小尺寸液晶面板方面,中國北京小米科技的新興採購需求,對液晶業績的好轉做出了很大貢獻。由於向因智慧手機業務而快速成長的小米公司大量供應液晶面板,夏普的液晶業務起死回生。液晶面板這種大型設備產業,在合算的價格下一旦開工率上升,利潤就能急速回升。

但從去年下半年起,來自業已形成依賴的小米公司訂單減少,價格也開始下降。這是由於夏普在與同屬日本廠商的日本顯示器公司(JDI,Japan Display Inc.)的競爭中,價格和性能都落敗的結果。由索尼、東芝、日立公司的液晶業務整合創立的JDI公司,專攻能在螢幕上用手指觸摸操作的觸控板功能融為一體的in-cell型液晶面板。

而夏普的液晶面板必須再貼上觸控板才能觸摸操作。夏普正在緊急研發in-cell型液晶面板,預計6月份左右可以開始供貨,但已經落後於對手了,損失很大。由於對技術的過分自信,夏普在暢銷產品的技術開發上經常慢半拍。現已成為主流的以LED為背光源的液晶面板,在商用製造方面三星電子等已經走在了前面。而在高精細度成像的4K電視方面,夏普也落後了。

夏普公司負責技術開發的副社長水嶋繁光說,「我們的液晶技術開發能力是世界第一,因為我們擁有一大批有將近40年開發經驗的優秀技術人員」。雖然擁有技術實力,但由於沒有確切判斷市場的動向,這不還是落空了嗎?

下一頁: 不觸及業務結構調整的「新中期經營計劃」

關鍵詞

家電 夏普 鴻海 企業 經營 機電 Hon Hai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