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航,從破產到新生的歷程

財經

日本航空(JAL)於2010年1月申請適用公司再生法,宣告破產。此後通過企業重建,實現了扭虧為盈並獲准於2012年9月19日在東京證券交易所重新上市。專門研究航空產業與航空政策的早稻田大學戶崎肇教授將帶我們回顧JAL重獲新生的歷程,並剖析其未來所要面對的課題。

日航緣何破產

引發日航(JAL)破產的直接導火線是2008年的雷曼兄弟事件。但是可以說,長期以來形成的無法抵擋這場危機的、脆弱的企業體質才是更為重要的原因。

比如,不得不大量保有效率低下的大型飛機。這裏所說的“效率低下”是指相對於需求而言,往往供給坐席過剩,即使低價銷售,許多航班還是會出現空座。不過,這主要是由於日本航空市場的特殊性引起的。在日本,長期以來,作為國內航線主力機場的羽田機場非常繁忙,必須採用大量運輸的方法來滿足需求。因此,有關方面鼓勵起用大型飛機航行。然而,在眾多地方機場相繼建成的情況下,需求的規模也呈現出多樣化趨勢,大型飛機再也未必稱得上是理想選擇了。

投資的失敗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儘管日航增設酒店等相關企業,希望通過提供綜合服務來提升競爭力,但由於對收益性預期不足,導致一些無望盈利的業務拖累了主業。此外,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的匯率損失,也經常被作為日航經營不善的標誌而飽受詬病。

工會方面的問題也不能忽視。日航由於存在多個工會組織,所以除了複雜的勞資關係外,勞勞關係也令企業經營難上加難。另外,諸如因政治考慮而不得不開通某些毫無盈利前景的地方航線等,我們還能找出很多招致破產的其它因素。可以說,日航確實曾是一個存在如此之多問題的企業。

下一頁: 從寬大處理到依法整頓

關鍵詞

民主黨 自由民主黨 日本航空 JAL 全日空 ANA 前原誠司 戶崎肇 航空產業 航空政策 稻盛和夫 全日本空輸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