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香蕉」的黃金時代與日本

政治外交 臺灣香港 文化

大洞敦史 [作者簡介]

融入日常飲食生活的水果寶島

臺灣人飲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不是肉也不是魚,甚至也不是米飯或麵食,而是水果。

傳統市場中有著琳琅滿目的肉鋪、魚販與蔬果店,堪稱為老百姓的廚房,其中,高高堆滿各種鮮艷水果的攤位更是引人注目。除了在日本也很常見的種類之外,還有芒果、木瓜、芭樂、荔枝、龍眼、蓮霧、榴槤、楊桃、火龍果等許許多多南國特有的水果,數也數不盡。吃法也有各種巧思,除了直接切塊享用外,還可以加牛奶打成果汁,做成水果乾或用糖醃漬過再吃。除此之外,當季水果也是拜訪送禮時最簡便的伴手禮。夏天送芒果,秋日的中秋節送文旦,彼此餽贈,傳達心意。

使用水果做成的料理種類也很繁多。我對臺灣水果的第一道記憶是在9歲那年,父親帶我一起參加臺灣旅行團時吃的一道哈密瓜濃湯。這道菜把哈密瓜剖半挖去果肉,然後裝滿調味嗆人的熱騰騰濃湯,鮮蝦、肉品等湯料在其中浮沈。那時還吃了什麼我全都不記得,唯有這一道湯品直到今日仍記憶鮮明。坦白說,理由其實是吞下的第一口實在太難喝,生理上完全無法接受。胡椒味加上熱熱的果肉,這組合我怎麼樣都吃不下去,同團的成員也和我一樣,只有父親一個人把湯全部喝光。

二十幾年過去了,如今,我在美食之都臺南度過第六年的臺灣生活。岳母是臺灣人,她最常做的料理之一,就是用熟透的鳳梨跟鮭魚做成的炒飯。我開的蕎麥麵店「洞蕎麥」也曾用每週特別料理的形式,推出過鮮蝦芒果冷蕎麥麵,還有冷蕎麥麵拌木瓜百香果醬等菜色,都收到超出原本預期的評價。

後來我雖然知道了那道哈密瓜濃湯叫做「密瓜盅」,但至今仍沒有機會再得見這道菜。若是現在的我,或許能吃出它的美味吧。這是因為,鴨血、雞腳凍等等,這些一開始我原本嚥不下的食物,後來竟神奇地從某天起變成我的心頭好。這份體驗使我學到,一個人之所以覺得某樣東西「難吃」,有時只是因為那份味覺尚未被開發罷了。

水果就是如此徹底融入臺灣的飲食文化之中,但事實上今日在臺灣栽種的種種水果,幾乎全是在17世紀以後方渡海而來的。臺灣擁有的多樣性是我心目中臺灣最具魅力之處,這點不只限於民族或語言,也適用於水果。

下一頁: 400年來不斷移入裁種改良的各式水果

關鍵詞

日本 臺灣 水果 台湾

大洞敦史DAIDO Atsu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1984年生於東京,明治大學理工學研究科碩士課程畢業。2012年移居臺灣臺南市,蕎麥麵餐廳「洞蕎麥」經營5年後,設立「鶴恩翻譯社」。著書有《遊步臺南》(繁體書,皇冠文化)《臺灣環島―南風のスケッチ》,日譯書《フォルモサに吹く風》(福爾摩沙三族記)《君の心に刻んだ名前》(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台湾 和製マジョリカタイルの記憶》(台湾老花磚的建築記憶)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