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蝴蝶大國」——世界矚目的臺灣自然生態

文化 臺灣香港

受到世界矚目的臺灣蝴蝶

臺灣是世界聞名的「蝴蝶王國」。臺灣的面積僅有日本的10分1,卻有超過400種的蝴蝶棲息於此。關於蝴蝶的統計資料,日本的蝴蝶約有250種,英國的蝴蝶僅有70多種,這樣一比較,就可以得知臺灣的蝴蝶品種多到令人咋舌,蝴蝶的棲息密度也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高密度地區。

而且,在臺灣棲息的400種蝴蝶裡面,約有40種是臺灣特有種。在臺灣,除了蝴蝶愛好者或研究者以外,知道此事實的臺灣民眾並不多。實際上,世界各國的蝴蝶愛好者,對臺灣投以相當熱切的眼光。

臺灣的蝴蝶品種會如此豐富,主要是因為涵蓋幾個不同的氣候帶。北回歸線經過臺灣本島稍微偏南的嘉義一帶,依照緯度區分,北回歸線以南是熱帶氣候。另外,在氣候學上,臺灣大部分屬於溫暖濕潤氣候區,但高雄以南的低海拔地區是熱帶季風氣候,最南端的恆春一帶與蘭嶼則屬於熱帶雨林氣候。

此外,臺灣的山岳地帶是較為涼冷的氣候,以最高峰的玉山(日治時代的舊稱為新高山)為主的中央山脈群,屬於寒帶凍原的氣候。這裡出現的綠小灰蝶等,也分布在西伯利亞或中國東北部、朝鮮半島。

在溫帶氣候的地區,可以看到許多與日本共通的品種,一旦踏進熱帶氣候的地區,就有很多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美麗蝴蝶,也有很多大型蝴蝶,吸引了不少的蝴蝶愛好者每年到訪臺灣賞蝶。

為蝴蝶著迷的戰前少年

日治時代的臺灣,許多少年沉迷於「採集蝴蝶」。

尤其當時舊制中學的學生裡,有幾位一到假日就出門捕捉蝴蝶,對蝴蝶著迷的人物。那就是知名的臺南鄉土史研究者──故・黃天橫先生(1922~2016年),他曾經回憶在就讀臺南第一中學時,全班同學幾乎都把製作蝴蝶標本當作興趣。另一位則是將臺南時代的回憶寫成《鳳凰木の花散りぬ―なつかしき故郷、台湾、古都台南》(海鳥社;2011)(暫譯:凋零的鳳凰花-懷念的故鄉、臺灣、古都臺南)的作者──今林作夫(1923年~),他也提到當時為了採集夢寐以求的黃裳鳳蝶,只要一放假,就跑到原野或山裡到處找尋蝴蝶的蹤跡。

珠光鳳蝶(攝影:片倉佳史)

戰前,蝴蝶愛好者熱衷採集的蝴蝶品種之一為珠光鳳蝶。這種蝴蝶只棲息在臺灣東部離島的蘭嶼及菲律賓,在臺灣本島無法看到。而且,珠光鳳蝶有個別稱是「紅頭黃下鳳蝶」,「紅頭」的由來是因為日治時代的蘭嶼被稱作紅頭嶼的緣故。此外,在臺灣最南部的墾丁也可以看到黃裳鳳蝶,但是若要親眼目睹珠光鳳蝶的風采,只有前往蘭嶼才看得到。

珠光鳳蝶展翅時,寬度可達12cm,屬於大型蝶種,上翅是黑色,下翅是金色。下翅會因為太陽光線照射角度的不同,呈現螢光綠或是鈷藍色,而且飛行姿態非常優美,美到令人屏息。

珠光鳳蝶會飛越菲律賓海峽,聽說居住在蘭嶼的達悟族,在海洋上約2km遠的距離就能夠判別其身影。此外,白天時,飛行高度大多在10m上下,只有清晨或傍晚才會降到較低的位置。

令人遺憾的是,珠光鳳蝶因為濫捕及原生林的過度開發而瀕臨滅絕的危機。現在成為保育對象,在蘭嶼設置了保護區,廣泛種植珠光鳳蝶喜愛的朱槿植物。

被稱為蝴蝶之王的「寛尾鳳蝶」

臺灣蝴蝶裡,最有名的是寬尾鳳蝶,素有臺灣「國蝶」的封號(日本的國蝶是大紫蛺蝶)。日本的蝴蝶愛好者一聽到「臺灣」會立刻聯想到的就是這種蝴蝶,可見名聲之響亮!

原本蝴蝶的下翅尾部突起部分只有1條翅脈通過。但是,1932(昭和7)年7月,日籍教師鈴木利一在現今的宜蘭縣大同鄉,發現尾部有2條翅脈的蝴蝶。隔年,臺北帝國大學教授素木得一(1882~1970年)也到該地成功採集到寬尾鳳蝶。

1934(昭和9)年被登記為新品種,但是臺灣總督府把寬尾鳳蝶列入天然紀念生物名單,禁止採集,之後到戰爭結束為止,採集紀錄僅有6隻。到了戰後,很長一段時間仍沒有採集紀錄。昆蟲雜誌等甚至出現過已經滅絕的報導。雖然目前積極地進行生態保護和復育工作,數量增加緩慢,要遇到並沒有那麼容易,筆者到現在還不曾親眼目睹過。

此外,作家北杜夫(1927~2011年)的作品裡,有一部短篇小說《谿間にて》(1959年)(暫譯:在溪谷間)。小說裡描寫主角從山裡遇見的男子口中,聽到關於臺灣「夢幻蝴蝶」的故事,指的就是寬尾鳳蝶。

「發現」蝴蝶的日本人

其實,在日治時代有不少日本人對臺灣蝴蝶相當感興趣。值得關注的是,其中有許多人並非學者出身,也不是以昆蟲研究為本業,純粹是「蝴蝶愛好者」。雖然蝴蝶的生態研究或分類學等,多出自於學者之手,但發現臺灣蝴蝶的人,很多都是一般民眾,而且蝴蝶的學名有不少以日本人的名字來命名。

其中一例就是「渡邊鳳蝶」,是只棲息在臺灣的特有種蝴蝶,也稱為「臺灣鳳蝶」。由名稱可知,這是代表臺灣的蝴蝶之一。

渡邊鳳蝶(攝影:片倉佳史)

發現這種蝴蝶的人是渡邊龜作(1868-1907年),當時的渡邊前往新竹州北埔擔任警察官,因熱愛自然生態,經常利用公務閒暇之餘,進入山林採集昆蟲。之後渡邊升任北埔支廳長,但在1907(明治40)年11月14日爆發抗日事件「北埔事件」之際,他與其他17名日本人遭到殘忍殺害。

生前,渡邊提供標本給北海道帝國大學的昆蟲學者松村松年(1872~1960年)。松村為了悼念渡邊,因此命名新品種時,冠上渡邊的姓氏。除了渡邊鳳蝶之外,還有另一種以渡邊命名的「渡邊黃斑蔭蝶」(又稱布氏蔭眼蝶)。

雖然是題外話,松村松年是奠定日本昆蟲學根基的人,他和臺灣的關係匪淺,在1906(明治39)年及隔年,受臺灣總督府的邀請到臺灣訪問。松村對於甘蔗的害蟲進行詳細調査,其成果對日後的製糖產業發展有很大的貢獻。此外,他在1909(明治42)年發行的《臺灣蝴蝶目録》一書裡,介紹了320種的臺灣蝴蝶。光是在臺灣,包括棲息在高山地帶的曙鳳蝶在內,他也是56種蝴蝶的命名者。

到黃蝶翠谷看群蝶亂舞

擁有傲人的蝴蝶生態景觀的臺灣,其中不能錯過的是「蝴蝶谷」。高雄市美濃區有一處稱為雙溪的河川形成的天然溪谷,從春天到夏天的繁殖季節,可以欣賞到群蝶亂舞,佈滿溪谷的景象,因此有「黃蝶翠谷」的美稱。

在臺灣有幾個賞蝶的知名景點,例如南投的埔里或是屏東的墾丁等地,但主要都是大型蝶種的蝴蝶。高雄美濃的「黃蝶翠谷」之所以聞名,主要是聚集了大量的小型蝶種的黃蝶。

黃蝶(攝影:片倉佳史)

其實,出現在溪谷間的蝴蝶生態與日治時代有很密切的關係。戰爭期間,臺灣總督府在臺灣南部進行大規模的植林,栽種許多熱帶性植物。尤其是獎勵種植金雞納樹,因為當時金雞納樹的樹皮可以提煉奎寧以治療瘧疾,這是眾所皆知的事實。再者,為了滿足鐵道枕木等龐大的木材需求量,此地也毫不例外地大量種植了鐵刀木。

這樣的環境正好適合黃蝶的生長,所以吸引了黃蝶大量繁殖。每年6月前後都會出現萬蝶齊飛的壯觀場面,1988年甚至聚集了超過5千萬隻的黃蝶,留下了歷史紀錄。現在的黃蝶數量雖然遠遠不及過去的盛況,但是看到溪谷裡充滿翩翩飛舞的小黃蝶時,任誰都會為之震撼。

集團越冬的神秘蝴蝶

最後,筆者想要討論的是集團過冬的珍貴蝴蝶。世界上,只有墨西哥和臺灣才看得到集團過冬的蝴蝶,在墨西哥的是大樺斑蝶(帝王蝶),而臺灣的稱為紫斑蝶。

紫斑蝶(攝影:片倉佳史)

臺灣的紫斑蝶類有4種,夏季時會分布在全島各地,可是從11月開始到隔年3月為止,為了避開寒冷氣候,會集體遷徙到高雄市茂林區過冬。在遷徙的尖峰期,每分鐘有1萬隻的紫斑蝶飛來。雖然蝴蝶過冬並不是很稀奇的事情,但集體過冬的數量如此龐大,在世界上實屬罕見。

紫斑蝶展開翅膀時,寬度約有4~8cm的大小。上翅表端帶有紫色斑蚊,一拍動翅膀,蝶翼上的鱗粉遇到太陽光時會反射,呈現出淡紫色到艷紫色,甚至深紫色的變化,偶爾還會出現閃亮的藍光,夢幻炫麗。

紫斑蝶類的一大特色是,在過冬期間幾乎每天早上9點到傍晚5點的時段,活動力相當旺盛。上午沐浴在日光下或吸水,抑或集體飛到溪邊及積水處吸水。2月左右,則可以觀察到紫斑蝶停留在開滿花的芒果樹上吸蜜的樣子。

越冬後,大概在3月中旬到4月初再返回到北部,其飛行距離少說也超過100km。

努力守護蝴蝶生態

紫斑蝶類的集團過冬在這幾年也發生很大的變化,因為山林開發等因素,數量急遽減少;地球溫暖化的現象造成了植被變化,以及新建道路等工程,在各式各樣的形式下受到人類過度開發的威脅。

其中,2004年過完冬的紫斑蝶在北返途中,因為國道建設使得原先的蝶道受阻,當牠們在飛越國道時,因為被來回疾駛的車輛所產生的氣流捲入而大量死亡。

因為這樣的事件,許多有志一同的市民發起了保護生態的運動,也得到行政方面迅速友善的回應。從2007年起除了架設防護網之外,每年3月到4月下旬為止,因應每分鐘飛過的蝴蝶隻數,封鎖外側車道約500m,也就是限制車輛的通行,讓蝴蝶優先通過,即所謂「國道讓蝶道」的保育創舉。

限制車輛通行的告示牌(攝影:片倉佳史)

為了守護蝴蝶的遷徙路線(蝶道)而封鎖道路,在世界上可謂史無前例,因此受到了國際的關注。生態環境保育之舉也確實帶來良好的效果,讓紫斑蝶類的數量有增加的傾向。這樣的作法在歐美或日本也都被報導,引起了話題。

不僅限於紫斑蝶,努力守護蝴蝶生態的活動至今依然持續。最近社會上對蝴蝶的關心大幅提升,越來越多人開始摸索和自然共存的生活方式。臺灣傲人的大自然奧秘,以及致力於生態保育的臺灣民眾,可以說是臺灣向世界宣傳自己時,最大的優勢所在。

標題圖片攝影:片倉佳史

日本 臺灣 蝴蝶 台湾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