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與沖繩八重山「豐年祭」的神祕紐帶

文化 臺灣香港

松田良孝 [作者簡介]

沖繩的八重山地方與臺灣都有舉辦「豐年祭」(收穫祭)的習俗。兩者都是夏季的盛事,都是為了表達感謝並祈求豐收的傳統祭典。不但祭典名稱相似,供品的農作物也有許多共同點,但兩者之間的關係尚未明朗。筆者親自探訪隔著黑潮洋流對望的兩個地區,透過實際的祭典追尋兩者關聯的痕跡。著眼的關鍵詞為「穀物」。

小米的重要性

頭頂著裝了小米的篩子步行的女性:臺灣臺東縣太麻里鄉,2017年(攝影:松田良孝)

女人分成兩組進行比賽。頭頂著篩子步行,回到起點後交棒給下一個人。篩子裡盛滿了一串串豐碩的小米束,穗尖結滿了金黃色飽滿的小米粒。遊戲的規則是手不能去扶篩子,看起來相當隨興。

位於臺灣東部臺東縣太麻里的魯巴卡茲部落,召開了排灣族的豐年祭。在「傳統競技」項目裡有一個叫做「頂上功夫」的競賽。出場者每一次出錯,全場也隨著歡聲雷動,更像是一種遊戲。身著傳統服飾的年輕人手牽著手連成一列,圍觀競賽,以平穩的韻律搖晃著身體,配合著低沈的歌聲,形成一股安詳的氣氛。

在祭典的前一夜,綁著大把大把小米的竹竿下,同一群年輕人在廣場反複地舞蹈,抑或在這裏舉行成年禮的儀式。來自排灣族其他部落的年輕人也一群群陸續來到廣場,也有人以舞蹈表示他們對這個部落的敬意。《收穫祭》(黃國恩,2004年)一書中收錄了原住民的豐年祭・收穫祭的相關論述。書中一開始便記述了「小米與原住民」的短文:「『小米』在原住民傳統的社會中,除了是一種重要的糧食作物,在社會生活與祭典儀式活動的各個層面,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中略)⋯⋯「小米」不只是一種食物,更具有神聖的力量」。對於使用小米釀的「小米酒」也有專章言及:「小米酒為各族不可或缺的祭品,婚喪喜慶等場合,必有小米酒」。

排灣族的収穫祭時,將小米束綁在竹竿上的年輕人:臺灣臺東縣太麻里鄉,2017年(攝影:松田良孝)

這麼重要的農作物,因此有各種禁忌。例如:在收割時不可以打噴嚏;收穫時必須由田的右邊往左邊收割過去等等。人們認為「在收穫的過程中,必須遵守相關的禁忌。否則,辛苦得來的小米,就會像小鳥一樣飛走!」由日治時期的資料來看,還記載了其他禁忌,由此可知這些都跟臺灣總督府推行的政策密不可分。

下一頁: 稻米普及帶來的影響

關鍵詞

日本 沖繩 臺灣 臺灣原住民 台湾

松田良孝MATSUDA Yoshitaka簡介與署名文章

關注沖繩的石垣島等地與臺灣的關係,並持續在此領域深耕、發表論述的新聞記者。1969年生於日本埼玉市。北海道大學農學系農業經濟學科畢業。曾任職於十勝毎日新聞、八重山毎日新聞,2016年7月起成為自由記者。2019年臺灣助獎金學人。著有《八重山的臺灣人》、《臺灣避難》、《與那國臺灣往來記》(均為南山舎出版)、共著有《在石垣島走訪臺灣:另類沖繩導覽》(沖繩時報社)。小說《對講機》(沖繩時報社)榮獲第40屆沖繩文學獎。
部落格:臺灣沖繩鏤空雕刻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