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庭將走向何方:多樣化?還是虛擬化?

社會 文化

家庭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構建富裕的經濟生活,二是與心愛的人共同生活,滿足愛情希求。直到近年,這兩方面的功能,在各已開發國家都是通過「夫主外,妻主內」的形式來實現的。然而,隨著近30年間世界經濟結構的轉變,這種「性別角色分工型家庭」正在走向盡頭。

經濟發展的終結和經濟差距的擴大

現代社會形成後,直至1975年前後,「性別角色分工型家庭」成為歐美和日本等已開發工業國家的標準模式。人們將這種家庭形態視為理想,在實際生活中,許多年輕人組建了這種類型的家庭。

這種模式的家庭,是在已開發國家的工業帶來的經濟發展中產生的。因為在已開發國家,供職於企業的男性,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絕大多數男性有經濟能力來養家,而絕大多數女性結婚後可成為專心操持家務並養育子女的全職主婦,共建富裕的生活。先戀愛後結婚也得到普及,不少人可以和相愛的人結婚,享受經濟富裕、愛情美滿的家庭生活。

1973年石油危機(Gulf Oil Crisis)發生後,已開發國家的經濟成長放緩。以工業推動經濟發展的道路走到盡頭,歷史進入所謂「後工業化(post-industrialization)」時代,出現以服務業為中心的經濟。隨著全球化的推進,工廠越來越多地向開發中國家轉移,企業更加重視自動化和資訊技術(IT)化。其結果,一方面是專業性強並可獲得高收入的職業增加,另一方面是穩定的職業減少,失業者和低收入的兼職工作越來越多。這就是所謂「新經濟」時代的來臨,正如列治(Robert Reich)和皮凱提(Thomas Piketty)所言,經濟差別擴大。結果於是,可賺取足夠收入撫養妻子兒女的男性比例減少。這就是「性別角色分工型家庭」在已開發國家走到盡頭的原因。

下一頁: 歐美的生活方式革命

關鍵詞

家庭 多樣化 女僕咖啡店 虛擬 角色分工 經濟差距 獨身 單身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