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顧東京審判——立足於21世紀的視角
政治外交 社會其他語言閱讀
-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帶有政治意義的東京審判
圍繞東京審判的爭論,幾乎與審判過程本身一樣,很長時間內一直持續不斷。何為東京審判?是「世界各民族」對「損害愛好和平的各國民眾利益」之行為的公正審判?還是「勝者」同盟國懲罰「敗者」——日本領袖的「勝者的裁決」呢?
實際上,相較於基於法律的嚴正裁決,東京審判更帶有政治意義。
理由包括以下幾點。
第1,檢方與法官處在相同的立場,由此,公正審判、客觀判決的可能性被排除。
第2,被告是在被判有罪之前,亦即起訴書提交之前就已被視作「戰犯」。
第3,被告辯護方未被賦予和檢方同等的權利。本來辯護和檢察雙方都應擁有否認證據和證言的權利,但法庭卻在許多情況下一味做出有利於檢方的判決。
第4,對被告人進行了追溯制裁,也就是說被告人的所為在當時並未被視作犯罪行為,屬於事後法溯及既往。起訴書依據的是當時尚未得到世界承認的英美法的「陰謀(conspiracy)」概念。
第5,同盟國方面的幾個國家自身負有戰爭責任。但關於這個非常微妙的問題,必須另做單獨論述。
第6,顯而易見的是,即便與紐倫堡審判相比,在冷戰正酣之時舉行的東京審判,可謂是美國、英國及其衛星國與蘇聯之間展開政治角力的舞臺。
有利於戰勝國的歷史解釋
東京審判正是以這樣的形式進行,它與紐倫堡審判一樣,在當時的政治形勢下,是不可避免的。不過,這兩個審判都不僅僅是為了防止反覆爆發侵略戰爭和世界大戰,還著眼於未來。冷戰已經開始。但當時有誰相信不會再次發展為戰爭呢?
兩次審判都鞏固了有利於戰勝國的歷史解釋。審判將所有罪惡都歸咎於「軸心國」,而且,美國和蘇聯競相對戰敗國實施了各種「再教育」。此外,日本國內使用起「東京審判史觀」的表述。可是後來,這個歷史觀逐漸開始受到左右兩派自由思想家們的徹底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