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衰落將AKB48推上頂點
政治外交 社會-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民主黨慘敗導致《AKB48的政治論》夭折
正好是2年前的事,當時日本民主黨政權已到了末期。一天,時任某家出版社的編輯的我,和一位擔任公立大學校長的著名政治學家,以及一位社會學家兼人氣評論家,三人聚會討論一本新書的策劃。新書主題是「日本政治的崩潰」。討論中,自然就聊到了剛剛結束的女性音樂團體AKB48的「總選舉」(新歌發售時,為了決定歌手在舞臺上站立的位置而進行的選舉。這時在2012年6月6日舉行)。討論漸漸偏離了本題,最後竟然得出這樣一個結論:「AKB48比日本政治要高明得多」。我們甚至決定把書的題目暫定為《AKB48的政治論》。這一年的年底,舉行了真正的大選。政權進行了交替,安倍內閣成立。日本政治的表現迅速開始好轉。結果這個策劃也就束之高閣了。
歹徒襲擊事件讓AKB48升格為神化「明星」
5月25日,AKB48在岩手縣舉行的握手會上,被手持鋸子的歹徒襲擊,2名成員和1名工作人員受傷。
雖然這樣說有些對不住受害者,但實際上在傳媒上拋頭露面的名人和藝人,被陌生人盯上並施以暴行並不算是什麼稀奇事。約翰•藍儂(John Lennon)被害便是最著名的例子。即便在日本,也有在舞臺演出過程中被觀眾潑鹽酸的美空雲雀,還有在音樂會上被觀眾用鐵管毆打過的松田聖子等,至於那些小衝突,更是不勝枚舉。
至於在歹徒心目中這些「明星」的存在究竟膨脹到何等地步,那是犯罪心理學的領域,我不做評論。我感興趣的是這樣一個事實:AKB48就像這些閃耀的明星一樣,現在終於攀升至和被神化的受害者同樣的高度。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AKB48原來一直是以親近粉絲為「賣點」。
「展現成長的過程」是理念
AKB48自2005年組團以來,就以位於流行文化街區秋葉原的專用劇場為基地,從普通的女高中生中海選成員,並且舉辦握手會,注重和粉絲的直接交流。長久以來,這個組合的招牌就是「想見就能見的偶像」。全體成員現在已經超過了100人,按照排名分成了幾個組。這是一種和「神化偶像」完全相反的做法。從2008年前後開始,她們CD的銷售量取得了爆炸性的成長。
許多評論家都認為AKB48如此受歡迎的原因是,她們的歌曲引領了流行趨勢和社會風潮。但是,我的看法卻不同。AKB48的組織形式就像一張日本社會階層漫畫。即便是選拔結束後,也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在這個社會階層中一步一步向上爬。每當有新歌推出,所有成員的排序都要通過「總選舉」來重新洗牌。「把成長的過程展現給粉絲」是她們的理念,看來這個意圖獲得了成功。
AKB48人氣折射出日本社會的缺憾
AKB48有下述幾個特徵,實力代表一切——只憑藉名為「總選舉」的受歡迎程度投票來決定成員的位置順序;巧妙的演出藝術——把成員們在幕後勤學苦練的樣子呈現在觀眾面前;全面的禮儀社交訓練——舉辦握手會,學習如何與粉絲互動等。與此相對照,日本的「二世」、「三世」政治家全靠世襲的政治地盤而當選,根本無所謂能力,不光沒受過作為職業政治家的訓練,甚至作為社會的普通成員尚且不夠成熟,其狼狽貌可想而知。這就是2年前那次新書策劃會得出的結論。幾乎同一時期,一次在朋友的聚會上,有一位政治評論家公開表示:「我寧可去看AKB48的演出,也不願和永田町的政治家見面」。至少,在當時,包括學者和記者在內的日本社會相當多的一部分人都是這麼想的。
這是為什麼呢?直到現在,許多日本人都相信,前面列舉的AKB48的特徵,正是日本社會尚有活力時候的「美德」。如果這些「美德」現在仍然是日本社會的標準價值,那麼它們就不會成為人們憧憬的目標。可是,這些「美德」究竟是已經失去了,還是原本就沒有存在過?「美德」這種無形的東西本來就無跡可尋。在前述的討論中,我們把對糟糕的日本社會的失望之情,轉換成了對政治和社會精英人物的失望之情,而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AKB48便自然而然突顯了出來。至少我周圍的人是這樣的。
或許是一個偶然的巧合,AKB48人氣開始暴漲的時候,恰好是小泉內閣終結、日本受全球經濟危機影響而步入6年低迷期的第一年。而成功扭轉了日本社會運轉情況的第二次安倍內閣,也是以宣告回歸保守價值觀為特徵的。
我認為,AKB48引起的一系列社會現象,只有放在這樣的語境中解讀,才是最合適的。
標題圖片:AKB48的演出(2014年3月29日,時事通信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