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中的传统美“Cool Traditions”

代代相传的浮世绘技术——访Adachi版画研究所

文化

Adachi版画研究所翻刻了北斋和歌麻吕等浮世绘画家的1200多幅杰作。法国的日本美术研究家拜访了研究所的工作室,为我们报道自江户时代以来始终保持不变的版画制作现场。

19世纪以后,日本浮世绘以其纤细的线条、独特的构图和艳丽的色彩吸引着西方人。在江户时代,浮世绘作为传递信息的手段,或是作为玩具、寺子屋(日本江户时代让平民百姓子弟接受教育的民间设施,即私塾——译注)的教材,构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这种彩色印刷木刻版画对当时的欧洲美术产生了很大影响。然而,时至今日,能够制作这种美丽浮世绘的工匠已经屈指可数。怎样才能把浮世绘这种彩色印刷木刻版画的精湛技术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呢?幸运的是,位于东京目白的Adachi版画研究所一直致力于葛饰北斋(1760-1849)和喜多川歌麻吕(1753-1806)等浮世绘大师的优秀作品的翻刻,以及新版木刻版画的制作,力图通过这些工作来保持浮世绘艺术的传统。

这一次,该研究所的中山周先生带领我参观了工作室。雕版师和刷版师保持着从江户时代传承至今的传统,使用与当时完全相同的技术翻刻葛饰北斋的《富岳三十六景 神奈川冲浪里》。我有幸见证了这一场景。

浮世绘翻刻的制作过程(1-4是雕版的过程,5-8是刷版的过程)

1,在木版上贴上画稿 2,用小刀雕刻出轮廓 3,用凿子凿出凹面 4,主版完成 5,为木版着色 6,铺纸 7,用马连摩擦 8,刷版完成 反复多次拓印这种色版,浮世绘便完成了

精至毫厘的雕版工作

雕版是一项极其细致的工作,因此工作台四周的光线必须明亮。木版上方的电灯下方悬挂着一个装满水的烧瓶。电灯光打在水上产生不规则反射,工作台上的影子便消失了,细腻的线条一根一根显现无遗

工作室里寂静无声,工匠们都在聚精会神地进行创作。在这一行干了50年的雕版师新实护允(69岁)的手边,放着小刀、凿子等各种各样的工具。

新实先生使用的是山樱花制作的木版。山樱花虽是一种十分坚硬的木材,木纹却十分细腻。另外,它不会由于湿度的变化而伸缩,这种属性也很适合制作版画。雕版师首先将用大米制作的“和浆糊”用手涂抹在木版上,然后在上面反着铺一张质地极薄的和纸画稿。从木版上方看,北斋画的波浪是在右侧,在印刷出来的纸上则是在左侧。

为了让画稿上的墨绘轮廓线看起来更清楚,新实先生不停地用手指尖轻轻摩挲木版上的纸。纸被摸得皱皱巴巴,甚至磨成了碎片,画稿上的轮廓线越来越清晰,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刻刀雕刻了。

女人发丝的线条不到1毫米

沿着轮廓线的两侧刻上刻痕,用小刀雕出轮廓(上图)以后,再用凿子把周围的木头清理干净(左图)。能否制作出漂亮的版画完全依仗雕版师的技术。手艺高超的雕版师甚至能分毫不差地雕刻出不到一毫米粗的轮廓线。歌麻吕的美人画里的女性发丝的线条十分纤细,不到1毫米。雕刻头发的手艺被称作“毛割”。

所有轮廓线都刻完后的最初版叫做“主版”。为了确认刻版的完成情况,会先用墨来进行试印刷。印刷出来版样称为“校样”,随后把它展示给绘师。绘师用红笔在轮廓线之间的空白处指定颜色。接着,雕版师会在各个木版的右下方距离下边缘三分之一处刻上两道被称作“标尺”的刻痕。这是在木版上贴纸时的基准,以免印走样了。

岸千仓(28岁)(靠近读者一方)看了新实先生的现场表演后了解了雕版师这项工作,并下决心学习这门高度的技术。现在他的学徒期已满,已经是一位职业雕版师了

雕版师根据所使用颜色的数目雕刻木版。这些木版被称为“色版”,在《神奈川冲浪里》中,使用了4块色版。为了避免木板发生错位,主版只雕刻单面,色版则雕刻双面。使用这样的木板进行8次印刷,版画就完成了。在江户时代,为了尽多赚取利润,人们尽可能地压低浮世绘的制作成本。因此限制了色彩的使用,木版的数量也控制在5块上下。

雕刻《神奈川冲浪里》的所有木版大约需要3周时间。从事这项精致细密工作的雕版师那精确灵巧的刀工技法,令人拍案叫绝。

下一页: 生色的秘诀在于刷版

关键词

艺术 歌舞伎 浮世绘 江户 美术 风俗 日本主义 町人文化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