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后70年

邦交正常化后50年——作为“扁平化”世界缩影的日韩关系

政治外交

木村干 [作者简介]

迎来战后70年的2015年也是日韩基本条约签署50周年。笔者将尝试在国际关系的结构性变化中重新理解因历史认识等问题陷入功能失调状态的日韩关系,探索一条开辟新局面的道路。

日韩基本条约以前是“世界地图被重绘”的时代

1965年日韩两国签署了日韩基本条约,2015年,恰逢条约签署50周年,对于日韩关系而言,这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年份。但光是笼统地说50年,并不容易理解这有多长。因此,为了理解这段岁月的漫长,笔者将从1965年再往前追溯50年进行逆向思考。1965年的50年前,也就是1915年,距离日本开始对朝鲜半岛实施殖民地统治仅仅过去了5年。朝鲜半岛上规模最大的独立运动——三一运动的爆发是在4年后的1919年。

目光转向世界,当时欧洲正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法国、德国、奥匈帝国、俄国等老牌欧洲“五大国”展开了殊死战斗。这“五大国”中的三国,也就是德国、奥匈帝国、俄国依然维持着旧政治体制,与西方民主主义相距甚远,美国当时只不过是一个不入围的新兴大国。在那个时代,亚洲和非洲的大半地区都处于西方国家的殖民地统治下,白人仿佛理所当然般地强调着自己相对于有色人种的优越性。

但在此后50年里,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俄国革命后,苏维埃联邦成立,再加上奥匈帝国解体,东欧地区诞生了许多新的独立国家。在一战中战败的德国经历了动荡的20年,最终与日本和意大利联手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促成了美苏两个主要战胜国的崛起,世界进入了冷战体制时代。同样在大战中元气大伤的英法两国放弃了殖民地帝国的道路,亚洲和非洲地区诞生了无数新兴国家。东亚也不例外,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各国纷纷独立,中国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15年至65年的50年,是一个名符其实的“世界地图被重绘”的时代。

从“框架变化”到发达国家优势消失的“实质变化”

与1915年至65年的50年相比,之后1965年至2015年这50年的变化看似较小。尤其是日韩两国所处的东亚地区,基本的国境线几乎没有变化,就连越南的统一都显得很打眼。因为在欧洲引发了国际框架剧变的冷战终结也未能在东亚对韩国和朝鲜、中国和台湾这两个“分裂国家”的框架造成影响。

但那并不意味着这50年间,世界或者东亚地区不存在重大变化。如果说1965年之前的50年的变化是伴随着国境变化的“框架变化”,那么1965年之后的50年里发生的便是相同框架中的“实质变化”。也就是说,1965年的世界,以旧宗主国为中心的发达国家依然拥有压倒性的强大力量,以旧殖民地国家为中心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和政治上都处于从属地位。

相对于此,在2015年的世界,发达国家的压倒性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上世纪70年代形成的G7(7个发达国家组成的集团)框架被G20(20个发达国家或地区及新兴国家组成的集团)所取代,经济方面自不待言,即便是在军事方面老牌发达国家对其余国家的压倒性优势也已消失。说起来,如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界限甚至都不那么明确了。

下一页: 映照出“世界缩影”的正常化以后的日韩关系

关键词

中国 韩国 北朝鲜 朝鲜 历史认识 木村干 领土问题 从军慰安妇 日韩基本条约 朴正熙 朴槿惠 安倍政权 强征劳工

木村干KIMURA Kan简介与署名文章

神户大学研究生院国际合作研究科教授、NPO法人泛太平洋论坛理事长。1966年生于大阪府。京都大学研究生院法学研究科博士课程退学。法学博士。历任哈佛大学、高丽大学、世宗研究所、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华盛顿大学等机构的客座研究员。主要著作有《韩国“权威主义式”体制的确立》(Minerva书房,2003年,获三得利学艺奖)、《韩国现代史——总统们的荣光与挫折》(中公新书,2008年)等。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