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政府开发援助60年反思

从开发经济学角度看日本的ODA

政治外交 财经

大塚启二郎 [作者简介]

为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贫困和发展经济,日本的ODA今后应该怎样推进呢?让我们来听听开发经济学家的建议。

日本的援助,虽有成果,却不为人知

盛产大马哈鱼并大量出口日本的国家是哪里?答案是,智利。那么,在南半球,哪个国家盛产大豆呢?是巴西。但在四五十年前,智利根本连一条大马哈鱼都没有,巴西也不是大豆的重要产区。那么,是谁最先开始了在智利的大马哈鱼养殖?又是谁在巴西的喜拉朵这块曾被公认为不毛之地的广袤大地上开始了大豆栽培的呢?答案,是日本人和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但是,针对由谁实现了如此伟大的事业这一点,不仅在日本国内,在国外也不为人知。智利的大马哈鱼养殖和巴西的大豆生产所取得的巨大成功经常成为世界银行的话题,但没有人认识到日本为此所作的贡献。(*1)

再提一个问题。为什么泰国有“亚洲的底特律”之称,现已成为了一大汽车生产地呢?这是因为有日本的指导,其中也包括日本的汽车相关企业。中国南部的珠江三角洲也是汽车生产制造的一大基地,据说这也是日本在该地区培养了汽车生产制造人才的结果。

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本田汽车合资工厂。珠江三角洲聚集了一批以日资企业为首的汽车制造和零部件工厂。摄于2006年(时事通讯社)

日本ODA为亚洲的“绿色革命”的贡献

上面所说的例子,都是日本引以自豪的政府开发援助(ODA)的成果。笔者熟知的一个例子,是亚洲的绿色革命(*2)。20世纪60年代的亚洲热带地区,失去了扩大耕地面积的余地,同时,已有农业用地的产量增长乏力,粮食产量的增长远不及人口的增长。为此,人们都担心发生严重的饥荒。而解决了这个问题的,是设在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研发的高产量水稻品种及其配套的灌溉投资。

因此发生了“绿色革命”。从1970年到2000年,亚洲热带地区单位土地面积的水稻产量提高了2倍,稻谷生产总量达到了3倍。结果,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亚洲的饥荒威胁也随之消失了。日本研究人员在IRRI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政府向IRRI提供了大量资金用于研究开发和培养人才,并与亚洲开发银行一起大力支持灌溉投资。这也是日本的海外援助带来划时代变化的一个典型事例,然而普通人也同样不知日本从中做出的贡献。

除此之外,日本的援助在以亚洲为中心的地区也取得了巨大成果。但即使是笔者这样专门研究开发经济学的人,对日本援助的实际情况也不是很了解。从开发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上述成功案例的关键,是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投资的组合实施。虽然详细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笔者现在就能作出的评价是,日本的ODA通过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了很多发展中国家产业的发展。

有效的战略,不可或缺

日本负责对外援助工作的人,往往认为援助项目的唯一目的,就是通过提供资金援助,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产业。这虽然不是大错,但在笔者看来是个问题。如今,国际社会在对外援助上,就如何促进受援国经济发展或者如何才能减少贫困问题上,全然没有一个“战略”共识。当然了,“没有战略的援助”,是无法期待成效的。它就像是朝着球门踢球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最关键的,是要拿出有效的战略策略。也就是说,这必须是ODA的一个重要目标。

日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所以,虽然进行了有效的援助,但没有收集数据,也就是说没有证据。因此,日本的ODA也无法影响其他援助国的政策。但是,以英国为首的西欧捐助国家,正经历“援助疲劳”同时,看起来也正对援助措施失去信心。正因为如此,日本应该铭记在心的是,智力援助才是最大的援助。

(*1) ^ 关于这两个事例,国际协力机构研究所出版了很有意思的书籍:细野昭雄所著的《把智利变成大马哈鱼出口大国的日本人》(2010年)和本乡丰与细野昭雄合著的《巴西不毛之地“喜拉朵”的开发奇迹》(2012年)

(*2) ^ 指一种农业技术推广。20世纪60年代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将高产谷物品种和农业技术推广到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区,促使其粮食增产的一项技术改革活动。

下一页: 寻找正确的开发战略

关键词

发展战略 政府开发援助 ODA 发展中国家 减少贫困 绿色革命 世界银行

大塚启二郎ŌTSUKA Keijirō简介与署名文章

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教授。生于1948年。1971年毕业于北海道大学农业系农业经济专业,1974年东京都立大学研究生院硕士毕业,197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博士毕业。曾任东京都立大学教授,2001年开始任现职。期间,历任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理事长、国际农业经济学会会长等职。著述有《产业发展的源流和战略》(合著、知泉书房、2004年,获日经经济图书文化奖)、《国家与经济发展(合著、东京经济新报社、2010年)、《为何贫困国家难以消失》(日本经济新闻出版社、2014年)等。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