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报纸的前景:由“纸”缔造的巨型综合产业

财经 社会 文化

林香里 [作者简介]

美国报业近来破产、收购、重组的新闻不断,而日本却未出现这种动向。这是为什么呢?请看东京大学教授林香里从日本新闻独自的商业模式和“文化”这两个方面展开的分析。

震惊世界的《华盛顿邮报》易主

今年8月,亚马逊掌门人杰夫•贝佐斯收购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大报之一《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的消息,成为轰动一时的话题。但早在2007年,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就已收归到在英国以发行小报闻名的鲁伯特•默多克执掌的新闻集团(News Corp)旗下;此外,《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明星论坛报》(Star Tribune)、《费城问询报》(Philadelphia Inquirer)等大名鼎鼎的报纸也都相继易主。

相对于美国的这种现状,在日本,报社并购、破产的新闻却鲜有所闻。那么,日本的报业是否就安泰无忧呢?本文将通过分析日本报业的若干特征及动向,对其未来前景做一考察。

广告收入持续减少,销售收入保持稳定

首先请看图一所示的销售额的变化。从实际数据中可以得知,虽然较之国外规模不同,但报业本身也是呈现萎缩趋势。销售额在、1997年达到2.5万亿日元的峰值后,2011年维持在将近其八成的水平。

但是,从图一中还可以明确看出,日本报业整体规模的萎缩,基本上是由于占据总收入三成左右的广告收入的减小(附带说一句,在美国的报纸市场,广告收入约占全部收入的八成)。同时,约占整体销售额近六成的报纸销售收入(半数以上为订阅),虽然出现弱降,但基本保持稳定。2011年的销售收入,与1997年相比,维持在九成强的水平。

即便观察单个报社的数据,同样可以看出这种稳定倾向。据公布的数字显示,日本规模最大的全国性报纸《读卖新闻》,订阅量近1000万份,其次是《朝日新闻》,约800万份。日本各地很少有像美国报业巨头麦克拉奇(McClatchy)那样在母公司旗下的“连锁店”式报社,地方报社几乎都是独立经营的。而且,日本各县(省)的这类地方报纸,在当地家庭的普及率多数都超过50%,60%以上的也不足为奇。

因此,日本报业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等经济萧条的影响,致使广告收入下跌,但销售收入没有受到很大冲击。也就是说,读者没有放弃订阅报纸。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下一页: 遍布全国的销售网和送报上门服务形成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

朝日新闻 读卖新闻 亚马逊 华盛顿邮报 报纸 华尔街日报 数字原生代

林香里HAYASHI Kaori简介与署名文章

nippon.com编辑委员,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情报学环教授。1963年生于名古屋市,2001年于东京大学研究生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获得博士学位(社会情报学)。曾任路透社东京分社记者、德国巴姆贝格大学客座研究员(洪堡基金会)、自2009年9月起任现职。公益财团法人东京大学新闻社理事长、德国日本研究所顾问、GCN (Gender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共同代表、广播电视伦理和节目优化机构(Broadcasting Ethics & Program Improvement Organization,简称BPO及广播电视人权委员会委员。著作有《“妇女儿童”的新闻工作》(岩波书店,2011年)等。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