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武道教育应如何展开?

社会 文化

甲野善纪 [作者简介]

2012年4月,武道教育被列入初中必修科目。对此,有人从安全性的角度提出了异议,而武术研究家甲野善纪先生则指出了现行学校制度下把武道作为必修课这一做法所存在的问题。

在走向近代化的明治维新以前的数百年间,日本曾是一个由名为“武士”的军事头目执掌政权的国家。因此,时至今日,只要一提到日本人,外国人似乎还会想象我们是否掌握了某种武术或武道。

近代史上的日本武术

的确,历史上的日本不是一个暂时的军事政权,它确立了扎根于日本固有文化的一种以武士为最高等级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并以此来统治社会。然而,尽管日本的身份制度看似森严稳固,实质上却带有极大的流动性。

正因为这样的身份制度,表面上禁止了农民、商人及手工业者等平民学习武术,但实际上人们并未很好地遵守这一法令,尤其是在幕府直辖的领地,农民、商人及手工业者习武都是公开且毫无顾忌的。比如在幕府末期,出现了为维持幕府体制而与倒幕势力展开正面交锋的新选组(幕府末期一个亲幕府的武士组织——译注),其首领近藤勇队长和土方岁三副队长都出身农民,而非武士,队员中也有不少非武士出身的人。

这些人都是因为向往成为武士而习武的,没有一个人是被强迫学习的。然而这种状况却是时过境迁,进入明治时期后,国家实施了征兵制,除了极度虚弱的人以外,无论喜欢与否,都必须要接受军事训练了。

后来,日本战败。起初,GHQ(驻日盟军总司令部——译注)为彻底摧毁日本的军事特质,曾一度全面禁止具有武道色彩的活动,但在此后,由于希望提升日本作为同盟军的作用而调整了方针,武道也因此而解禁。

随着时间的流逝,柔道、剑道等武道项目也像其他各种体育竞技项目一样得到发展。近年来,以“尊重日本的传统和文化”为名,有关部门为初中制定了以柔道为主,辅以部分剑道和合气道等武道项目的教育方针,并决定从今年,即2012年起将其列为必修科目。

武道必修课在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武术界的一员,媒体经常向我提问:“您如何看待此事?”虽然很难对此简单做出答复,但在现有的学校制度下,强行将武道列为必修科目,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果要问赞成还是反对,我只能回答反对。

究其理由,首先一点是,对于那些不感兴趣的人来说,即使强行教授武道,被迫学习的学生是绝对不会因此就认为日本传统文化优秀的。而即便是对武道感兴趣的学生,也是相同的道理。试想,如果在初中课堂上学习了柔道的学生中有人曾练过摔跤,那么这样的学生会因柔道而萌生尊重日本传统文化的思想吗?

换言之,为了让学生在练习柔道的过程中,通过实际体验感受到摔跤项目中不存在的日本独特的传统和文化是“优秀的”,那就必须让他们产生“原来如此,这种意想不到的动作,日本自古就已存在了啊”这种兴趣和关注,然而,目前日本的武道能否为学生们带来这样的感动呢?这就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如今,柔道与摔跤的差异几乎仅限于规则方面,身体的运用方法和训练方法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了。如果穿着柔道服,采用柔道规则比试的话,柔道运动员将处于有利地位;而如果穿着摔跤服,采用摔跤规则比试的话,摔跤运动员就会占有压倒性的优势,这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下一页: 和洋结合的日本武道

关键词

柔道 武道 初中 武术 必修 甲野善纪 剑道 合气道 传统文化 和洋结合 明治维新 植芝盛平 国井善弥 嘉纳治五郎 近藤勇 土方岁三 新选组

甲野善纪KŌNO Yoshinori简介与署名文章

生于1949年。武术研究家。学习了合气道、鹿岛神流、根岸流等后,于1978年建立松声馆道场。主管武术稽古研究会工作,直至2003年。长期致力于研究顺应人体机能、减轻负担的理论和技法,经常在各地举办有关武术的讲座和讲习会。主要著作有《从武道到武术 寻求失去的“术”》(学研,2011年)、《剑的精神志》(筑摩书房,2009年)等。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