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怀揣望乡之念——湾生与台湾

政治外交 社会 文化

片仓佳史 [作者简介]

 

台湾的日本统治时期与“多桑世代”

从1895年(明治28年)到二战结束这一时期,台湾处于日本统治之下。甲午战争之后签订的“马关条约”规定了割让事宜,台湾全岛及澎湖列岛成为大日本帝国的一部分,归日本统治。其后的半个世纪,日本在台湾设立了统治机构台湾总督府,开始对各项产业基础设施进行配备建设,完善统治体制。

拜人们勤奋的天性所赐,台湾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后来,由于战败日本人撤离台湾,而日本当初经手建设的“遗产”还在继续支撑着台湾社会,直到今天。

现在,台湾有一部分老年人,他们生于日本统治时期,度过了童年、青年时代。由于他们惯用日语而被称为“多桑世代(日语一代)”。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这一代人的数字虽然在减少,但他们确确实实在社会中占据一角。在当今自由的社会背景下,使用日语来表达自己想法的人也不在少数。

以多桑世代为中心,立志守护美丽日语而继续学习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成立了日语学习小组“友爱会”。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六都会在台北市举办学习会

“湾生”是怎样的一群人呢?

二战战败以后,日本放弃了对台湾的主权,台湾从日本的统治中解放出来。接着实行统治的中华民国政府不欢迎日本人滞留台湾,因此,到1949年(昭和24年)8月为止,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离开了台湾。于是,这些回到日本本土的人们被称作“湾生”。

日治时代的半个世纪里,很多日本人渡海去往台湾生活。当时,台湾的居民中汉人被称为“本岛人”,原住民被称为“番人”(后来改称为“高砂族”,是较普及的说法),而日本本土出身的人及其子孙则自称“内地人”。

如果给湾生一个定义的话,可以叫作“战争结束后回到日本本土的内地人”。但是,严格地说,也包括一些例外。战争结束时,据称内地人“军民共计50万人”,其实湾生当中并不包括执行作战任务而来到台湾的军人,而战前去往日本,战后入籍日本的台湾人也不能称为湾生。

然而,即使不是生于台湾,但在台湾迎来战争结束,其后回归日本的人也包含在湾生之内。还有,虽然生在台湾,但由于升学等原因回到日本本土,战争结束后没有再返回台湾的人也划在湾生之列。

下一页: 留在台湾,还是回到日本?

关键词

台湾 日治时代 日据时代 铁路 湾生 冈部茂 日本统治时期 日语一代 片仓佳史 建成小学 台湾协会 湾生回家 多桑世代

片仓佳史KATAKURA Yoshifumi简介与署名文章

旅居台湾的作家。1969年出生于神奈川县。就读早稻田大学教育系时第一次到台湾旅行。大学毕业后就职于福武书店(现在的倍乐生Benesse)。1997年开始正式在台湾生活。从此,围绕台湾文化以及台湾与日本的关系进行写作、摄影。创作内容涉及地理、历史、语言、交通、温泉、时尚等多个领域,特别对日治时代的遗迹和铁路有很深的造诣。主要著作有《老照片诉说台湾 日本统治时期50年 1895~1945》、《活在台湾的“日本”》(祥传社)、《留在台湾的日本铁路遗产——至今活跃的日治时代遗迹》(交通新闻社)等。网站:台湾特搜百货店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