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美味

不斷進化的拉麵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和食」

社會 文化

受到全球認可的「和食」與在世界範圍內不斷與時俱進、「來自日本」的拉麵。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代表日本的「名片」?英國劍橋大學的歷史學者帶來了他從拉麵中得出的日本文化論。

世界對日本飲食的評價發生變化

2000年末,《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刊登了哈佛大學人類學教授貝斯特(Ted Bestor)的一篇關於壽司國際化的文章。貝斯特認為,日本飲食過去在料理界一直沒有受到關注。但在21世紀初,壽司開始風靡世界,2013年12月,傳統日本飲食,也就是「和食」(很難對其作出具體定義)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

這實在令人震驚。因為在近現代史上,除了極少數例外之外,大多數歐美人都不喜歡日本飲食,而日本人也不喜歡西洋料理。不僅是在歐美,即便是在中國,人們對日本飲食的評價也不那麼高。

不合培理口味的日本飲食

1854年,培理(Matthew Perry)率領的艦隊再次來到日本之際,培理邀請幕府幹部登上樸哈坦(Powhatan)號旗艦,並烹製了極盡奢華的菜餚款待他們。作為對此的回禮,日方於數週後設宴款待培理等人,但日本飲食在國際上的首次亮相卻以尷尬的結局而告終。由於都是美國人吃不慣的菜餚,所以水兵們幾乎沒怎麼吃。

據樸哈坦號官方航海日誌記錄,一行人當時對日本菜的味道和分量都毫無滿足感。考慮到這種例子不勝枚舉,不禁讓人深深感嘆日本飲食的境遇發生了多麼大的變化。因為現在許多歐美人都已經完全習慣了日本飲食。

拋開和食的傳統不談,對本國料理抱有過度自豪感的「腸胃民族主義(gastronationalism)」是近些年才在日本出現的。不過,現代日本人的飲食生活與150年前、100年前甚至50年前都具有明顯差異,砂糖、雞蛋、肉、小麥製品的消費量急劇成長,而大米的消費量卻一直在顯著減少。

下一頁: 腸胃和傳媒催生的「大量消費」

關鍵詞

日本 和食 拉麵 非物質文化遺產 B級美食 培理 B-1 Grandprix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