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蛻變的大都會,TOKYO

由德川家康一手打造的巨大都市東京;幾經破敗與復甦,江戶終歸是東京根基(上)

歷史 文化

400年前的東京,海灣就在城前咫尺,居住空間有限,是塊寂寥的土地。經歷過好幾次破敗危機的東京,屢屢浴火重生,更加壯大。究竟東京是如何演變為今日的模樣呢?讓我們一起來爬梳東京的歷史。

聯合國於2016年公布的《The World's cities data booklet》中,將全球31座人口超過1000萬的巨大都市加以排序,其中奪下龍頭的城市就是東京。若再加上緊鄰東京的神奈川縣、埼玉縣、千葉縣等縣市,這所謂的「東京圈」人口約莫有3800萬人,比加拿大的總人口還多。

如今,東京有林立的摩天大樓、高度發達的交通網與熙來攘往的人潮,是座名符其實的大都會。然而在400年前,這裡卻只有廣大的樹林與濕地,是塊寂寥的土地。這400年來,東京經歷過好幾次破敗的危機,卻仍屢屢浴火重生,並更加壯大。究竟東京是如何演變為今日的模樣呢?讓我們一起來回顧東京的歷史。

百萬都會大江戶誕生

東京(當時稱為江戶)真正開始著手開發,要追溯到1590年時,豐臣秀吉下令要德川家康移封至關東一帶。那時候的江戶城就蓋在今之皇居所在地,海灣近在城前咫尺,居住空間狹小,是規模很小的村落。於是,家康把城池北邊的丘陵地「神田山」剷平,以此填平海灣造地,這就成了今日的丸之內・有樂町一帶。城池周遭分別設置內濠與外濠以防備外敵,同時,也整備溝渠,讓船隻能前往城池近處,建立起物流網路。

明曆大火(1657)後重建的江戶城天守臺,以高11公尺,東西長41公尺,南北寬45公尺的花崗岩建成。座落於皇居東御苑,現開放一般民眾參觀。

待上述環境整頓好,接著讓江戶大躍進的原動力,便是「參勤交代」,即各藩藩主隔年輪流往返江戶駐紮的規定。各地大名率隊,帶著家臣從領地至江戶之間往返,而正室與繼承人則必須常住於江戶,形同實質上的人質。幕府把江戶城周邊與西側臺地劃分給各個大名蓋宅第,大名家族與其所率領的家臣團隊遂在江戶住下,使得武士人口增加,為了滿足他們帶來的龐大消費需求,商業榮景由此興起。雖沒有明確數據佐證,但一般認為18世紀時江戶人口已突破百萬大關,成為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大都市。

其中,日本橋是整個江戶最為興盛繁華的地區。「日本橋」在1603年首度搭成,與家康當上征夷大將軍開創江戶幕府同年。隔年,日本橋被指定為主要幹線道路「五街道」(即東海道、中山道、日光街道、甲州街道、奧州街道)的起點,當時,經由街道往返領地與江戶的各地大名自不在話下,從全日本各地來到江戶的旅人身影也穿梭於日本橋之上。

下一頁: 數度吞噬江戶的大火

關鍵詞

東京 歷史 江戶 德川幕府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