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偉人傳

無問西東:岡倉天心

文化

清水惠美子 [作者簡介]

在明治時期的西洋化大潮中,岡倉天心對日本近代美術的發展可謂厥功至偉。他曾任波士頓美術館中國日本美術部主任的岡倉,是一位力圖融合東西精神的罕見思想家。

西學與日本傳統的結合

那麼,這本書的作者岡倉覺三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在日本的歷史教課書中,岡倉是一個為創立東京美術學校(現在的東京藝術大學)而竭盡心力的人,從這所學校中湧現出橫山大觀(1868-1958年)等日本畫家,他還設立了日本美術院。岡倉在促進日本近代美術發展方面,厥功甚偉。他在堅持日本傳統的同時,積極推動新時代美術創造,並致力於保存和修復在「廢佛毀釋」運動(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打壓佛教的運動——譯注)中受損的古代藝術品。後來,岡倉又把活動的舞臺擴展到國外。在他人生的最後10年,還在運營美國波士頓美術館的中國日本美術部工作上,發揮了非凡的才能,力圖在波士頓美術館建立起向歐美介紹東洋美術的據點,為此而大力收集擴充藏品,並且培養了相關人才。

岡倉以其一生的活動和業績而被視為「國際人」。在混沌不清的明治維新時期,他生長在橫濱、福井和東京的日本橋等地,生活在商人和武士、西洋文明和日本傳統混合的文化環境之中。岡倉的父親原是福井藩的一名下級武士,後在開港的橫濱代管福井藩商館,發揮了貿易商人的才能。明治維新後,一家人搬至東京日本橋,經營旅館和越前(現在的福井縣東部——譯注)物產經銷店。岡倉在橫濱學習英語,在東京大學從外教那裡吸收西洋學問。另外,他還在日本橋接受了漢詩、南畫(指日本的文人畫——譯注)、古琴、茶道等日本傳統文化薰陶。他同時吸收西歐的近代知識和明治之前東洋的傳統文化,並使兩者在自己身上得到協調融合。

岡倉從東京大學畢業後,進入文部省(現在的文部科學省),在國家建設時期的美術行政工作上發揮了主導作用,並成為東京美術學校的第二任校長。岡倉看似一帆風順的人生,卻因為和自己的上司九鬼隆一的夫人初子陷入愛河而給家庭生活蒙上了陰影,並與試圖引入西式教育的這位新領導產生了衝突。最後,岡倉辭去校長一職。在發生「美校騷動」(*2)後,岡倉和一些辭了職的畫家、雕刻家、工藝家們一起創立了日本美術院。儘管他們滿懷理想,但橫山大觀、菱田春草(1874-1911年)等人嘗試的「沒線描法」這種新的繪畫風格被批為「朦朧體」,日本美術院的經營不斷惡化,陷入了困境。

1905年,岡倉天心在茨城縣北部的五浦海岸設計建造的「思考之地」六角堂。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中被海嘯沖走,2012年按原貌進行了重建(圖片提供:茨城大學五浦美術文化研究所)

(*2) ^ 因反對岡倉辭去校長一職,東京美術學校的大部分教授提交辭職信,從而引發了學校騷亂。

下一頁: 應該在21世紀受到重新評價的思想家

關鍵詞

美術 思想

清水惠美子SHIMIZU Emiko簡介與署名文章

茨城大學全校教育機構副教授,兼任同校五浦美術文化研究所員工。生於茨城縣。曾任波士頓兒童博物館(Boston Children's Museum)策展人,後走上學術之路。2008年,御茶水女子大學研究所博士後期課程畢業,獲博士(學術)學位。2015年起,擔任現職。專業是比較文學、比較文化、日本近代美術史。著有《從比較文化史的角度,看岡倉天心在波士頓的活動及藝術思想》(思文閣出版、2012年)、《五浦的岡倉天心和日本美術院》(岩田書院、2013年)、《前途無量——岡倉天心(覺三)和由三郎》(裡文出版、2017年)等。獲2012年度(第63屆)「藝術選獎文部科學大臣新人獎」(評論等部門)。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