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偉人傳

安藤百福:改變世界飲食文化的麵條先生(Mr.Noodle)

文化

倒上熱水、只需等待幾分鐘就能食用的泡麵,如今廣受世界人民歡迎。而發明這種食品的鼻祖則是日清食品的創立者安藤百福(Andō・Momofuku)。即將於2018年秋季放映的NHK晨間小說連續劇《滿腹》,便是以他為原型的作品。本文將介紹安藤百福跌宕起伏的人生及他的獨創理念。

因妻子製作的「天婦羅」而誕生的發明

據說,安藤開始挑戰泡麵製作的契機,是日本戰後糧食緊缺時期他在大阪站附近的黑市上看到的光景。他看到,人們為了吃一碗拉麵在寒冷的天空下排著長長的隊伍,深切地感到「果然是民以食為天。如果吃不上飯,無論穿衣、居住,還是藝術、文化都無從存在」。他同時感到了日本人對麵食無與倫比的喜愛,並且確信巨大的市場需求就隱藏在這個隊伍中。

於是,當安藤也陷入糧食緊缺的狀況時,他回想起這個光景,開始嘗試開發一種既簡便速食、又易於保存的拉麵。

研究小屋僅有10平方公尺,道具和材料都是日常用品

安藤馬不停蹄地持續研究了1年,這期間他平均每天只睡4小時。這項工作的最大困難在於研究出如何讓麵條長期保存的「乾燥法」,以及倒入熱水後就能食用的「設計」。於是,通過油炸麵條去除水分的「瞬間熱油乾燥法」誕生了。

在安藤成長的臺南市,有一種水煮之前先油炸的「意麵」,由於麵條炸過之後便於保存,因此有人認為泡麵的起源就是意麵。然而,實際的突破口則是安藤的妻子在廚房油炸的「天婦羅」。據說安藤在看到天婦羅油炸排除水分、變得鬆脆的樣子後,腦中便閃現出用「熱油」乾燥的方法。

「雞湯拉麵」的製作活用了天婦羅的原理

1958年8月,安藤發售了「雞湯拉麵」。麵條吸收了由雞骨和香辛料熬煮的濃縮湯汁,只需倒入熱水即可食用。「雞湯拉麵」在當時被稱作「魔法拉麵」,迅速成為炙手可熱的人氣產品。

安藤一開始說起「打算做拉麵」時,仁子夫人便激勵他說:「既然要做,就請做成為日本第一的拉麵店老闆」。彷彿就是回應這一句話,日清食品創立後短短5年就成長為年銷售額達43億日圓(約合新台幣12億元)的企業。

第一代「雞汁拉麵」的包裝。當時為了讓顧客一眼就能看到袋裡的麵條,日清食品在包裝袋上設計了透明的「窗口」

 杯麵的誕生——靈感雖小,卻驅動了世界

「雞湯拉麵」發售13年後的1971年,61歲的安藤再度發明瞭震驚世界的新產品「杯麵」。從袋裝泡麵到杯型泡麵——看似微小的變化,卻令誕生於日本的泡麵跨越國境向全世界擴展。

現在杯麵的固定陣容。商標和包裝設計與最初發售時相比幾乎沒有變化

杯麵的設計靈感,來源於1966年安藤視察美國市場之時。在向當地貿易商推銷「雞湯拉麵」時,由於手邊沒有碗和筷子,無法立刻品嘗。於是超市的採購負責人們便將麵一分為二地放入紙杯,加入熱水用叉子吃了起來。

目睹這一幕的安藤直覺性地感到,「跨越飲食習慣的隔閡將是進軍世界的關鍵」。他重新收集各種知識,反覆摸索嘗試了5年的時間,將泡麵裝在杯子裡的杯麵終於問世了。

杯麵的開發從杯子的挑選開始。杯子必須兼具餐具、烹飪器具、包裝材料3種功能。照片是杯麵的內部構造,將麵懸空可以提升麵和紙杯的耐久性

然而這次發售後卻遭遇了新的困難。由於價格比袋裝泡麵更高,消費者對杯型泡麵敬而遠之,銷售額欠佳。不過,在公司不屈不撓地向市場推銷後,隔年便迎來了轉機。

轉變的契機是,將全日本電視前觀眾的眼球牢牢抓住的「淺間山莊事件」(1972年2月)。在連便當都會凍結的極寒之地,聯合赤軍成員挾持人質固守不出,杯型泡麵則作為警察機動隊的食物大顯身手。熱氣騰騰的麵條讓隊員們大快朵頤的畫面在電視上反覆播放,引爆了人氣。

杯麵發售初期時的附帶熱水供應功能的自動販賣機

下一頁:  下一個夢想是超越地球——開發太空拉麵

關鍵詞

觀光 大阪 博物館 關西 池田市 麵條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