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偉人傳

西鄉隆盛:為明治維新鞠躬盡瘁的末代武士(Last Samurai)

文化

西鄉隆盛在明治維新的歷史中留下了諸多功績,譬如兵不血刃實現江戶城開城、建立新政府等等。本文將追溯他波瀾壯闊的一生,還原其人物形象。

表現西鄉生死觀的「敬天愛人」

保住一命的西鄉曾被先後流放至奄美大島和沖永良部島,經歷過兩段海島的流放生活。儘管流放生活中穿插有短暫的中斷,但仍佔據了西鄉31歲到36歲的大約5年的歲月。西鄉在奄美大島時被允許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甚至在當地娶妻。後來由於違背約定觸怒藩主久光,西鄉又被流放到沖永良部島,關押在禁閉室中,過著囚犯的生活。然而,西鄉在第二次的海島流放生活中獲得了充足時間來深刻回顧此前的人生。他逐漸成長為一個深謀遠慮、意志堅定的「大人物」。

身著軍裝的西鄉銅質立像。位於西南戰爭爆發地的城山之麓

對大多數人而言,死亡確實恐怖。但評傳《西鄉隆盛 不與人爭,誓與天鬥》的作者家近良樹(大阪經濟大學特聘教授)卻指出:「西鄉不就是一個最大限度地克服了死亡恐懼的人嗎?他一生曾目睹許多自己敬愛之人的死亡,雙親自不用說,還有他敬之如師的赤山靭負、東湖、虎壽丸(齊彬的第五個兒子)、齊彬及月照。或許對西鄉而言,死亡並非如我們所想那樣可怕,在某種意義上,死亡只是一種能與自己敬愛的人重逢的感覺。」

「因為還有未完成的使命,所以上蒼保住了我的性命。一旦使命完成,上蒼自會奪走性命吧。在上蒼讓我活下來這段時間裡,我還有一些必須完成的使命。」家近良樹說,或許西鄉就是這麼想的吧。這種想法與他後來的「敬天愛人(尊重上蒼,關愛他人)」的口號交相呼應。由此可以看出西鄉隆盛鮮明的生死觀,即人不應在自身層面對生死問題議論紛紛,應將一切交由上蒼決定。

西鄉隆盛肖像畫與「敬天愛人」的匾額,展示於鹿兒島市的西鄉南洲表彰館

下一頁: 兵不血刃地成功攻入江戶城

關鍵詞

歷史 明治維新 偉人 西鄉菊次郎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