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畫的潮流

細田守和新海誠——肩負日本動畫行業未來的導演雙雄(二)

文化

冰川龍介 [作者簡介]

票房收割機《你的名字》掀起驚人巨浪,導演新海誠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

深化「寓情於景」的手法

新海誠在表現情緒時並不喜歡用臺詞和動作,而是靠天空雲彩等流動的美景,細微的光影變化,充滿詩意的內心獨白,以及優美的背景音樂來抒發情懷。還有一個獨特之處,就是雖然講的是愛情故事,但男女主角卻很少出現在同一幕裏,也極少有物理性接觸的場面。影片中沒有決定性的瞬間,留白較多,給了觀眾更多遐想的空間。在把與觀眾的情緒發生化學反應作為前提的這一點上,新海誠的作品更像是一首首的詩歌。

既然作品取得了如此超乎想像的成果,那麼新海誠也可以繼續依靠一己之力製作動畫,來對「想要表達的情緒」進行全盤把握。然而新海誠在第2部作品,91分鐘的長片《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2004年)之後,在繼續保持與動畫行業的距離,堅持獨立製作立場的同時,又轉而與志同道合的工作人員開始了共同製作之路。這部作品用科幻設定強化了「世界系(個人的小問題與主角的外在環境——「世界」的大問題直接關聯的故事類型的總稱)」的特點。另一方面,他在2007年的短片集《秒速5公分》中,又徹底否定了以往的手法,改用寫實的風景與題材,繼續深掘「無法碰觸的心情」。

2011年黑暗奇幻動畫長片《追逐繁星的孩子》發表。從帶有濃厚吉卜力色彩的角色設定等方面都能看出新海誠挑戰主流市場的意圖,不想卻引來了很多人指摘這部作品與新海誠一貫的「創作精神」背離。在經過這種嘗試後,46分鐘的中篇動畫電影《言葉之庭》於2013年上映。這部作品奠定了新海誠「寓情於景」的作品風格。春夏交替的梅雨時節,空氣濕度越來越大,給蔥郁的綠色又添上了水靈靈的濃重一筆,影片對色調和光影的控制讓人歎為觀止,使整部片子從頭到尾都浸潤在「清新水靈」的感覺當中。水的透明,象徵著女教師和學生之間「心靈交匯」的純度,源自日本《萬葉集》的「難以言表的心情」在光影中立體地展開,撞擊著觀眾的心靈。

下一頁: 作為新海誠「巔峰之作」而打造的《你的名字》

關鍵詞

動畫 宮崎駿 細田守 新海誠

冰川龍介HIKAWA Ryūsuke簡介與署名文章

動漫及特攝研究家。明治大學研究所特任教授。1958年生。曾在IT企業擔任工程師,活用此經歷,包括技術在內,以全方位視角針對動漫、特攝等影像文化展開評論。擔任「特定非營利活動法人動漫及特攝archive機構(ATAC)」(庵野秀明理事長)的理事。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