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田守和新海誠——肩負日本動畫行業未來的導演雙雄(二)
文化-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單槍匹馬拼殺出來的新型動畫創作者
與工作室出身、「集體創作結晶式動畫電影」的旗手細田守正好相反,新海誠是靠著自己單槍匹馬打拼出來的創作型導演。在內容方面,他也不走「娛樂電影」的大眾路線,而是將個人的創作風格發揮到極致,由此贏得了市場的關注。
新海誠最早就職於開發和銷售遊戲軟體的Falcom公司。他從負責遊戲開場動畫的時候起,就開始自主創作動畫短片。2000年憑藉時長僅4分4秒的短片《她和她的貓》,獲得第12屆CG動畫大賽的大獎。2002年發表30分鐘的商業處女作短片《星之聲》,通過小規模的戲院上映和DVD發售而正式出道。該短片新海誠不僅自編自導,還包攬了作畫、美術、3D CG、攝影、剪輯、配音等工作,基本上有一大半都是由他個人親自上陣操刀完成的。這一壯舉成功引發熱議,使作品迅速竄紅,甚至登上了動畫雜誌的封面。當時剛剛跨入21世紀,在新世紀的開篇之際,新海誠的出現,昭示著「新型創作型動畫人的誕生」,一個新的時代由此拉開序幕。
數位革命的命運之子
新海誠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是因為20世紀末電腦與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和普及而引發的「數位革命」。細田守也是在這一時代嶄露頭角的動畫人,1997年在他轉做執行導演之後,東映動畫在電視動畫片的製作中,開始推動數位工具的使用,色彩、攝影、剪輯等流程實現了全數位化,僅在作畫和背景保留了手繪模式。這一變革的浪潮很快席捲了整個動畫行業,2002年超過一半的商業動畫製作已經完成了向數位化模式的轉型。
由於電腦工具的日益廉價,使得專業和業餘之間的差距消失,這給動畫製作帶來了巨大影響。事實上《星之聲》的影像品質完全超出了「業餘」一詞的水準。雖然在人物設定等方面還稍顯稚嫩,但風景和機甲戰鬥場面卻足以媲美專業水準。不僅如此,時效性優於紙媒體的網路使好評迅速擴散開來,又適逢「內容媒體」DVD的普及高峰,所以購買DVD反覆觀賞的用戶激增。這些小小的漣漪,最終匯聚成為巨大的波濤,而新海誠就是在最適當的時機搭乘上了這波巨浪,反過來又掀起了更高的浪潮。
當時包括筆者在內的動畫影評人產生了一種錯覺,認為「動畫行業個人創作者將陸續登場,即將開闢一片藍海」,但現實卻很骨感。儘管到了現在依然有很多個人創作者活躍在動畫領域,但始終沒有形成主流,尤其是2006年視訊網站進入全盛期之後,個人創作的商品化便愈加艱難了。
「個人製作」更適合探索內心的主題
在新海誠之後,再也沒有個人創作者脫穎而出。據此,當我們回頭再看《星之聲》的走紅,就會發現它的價值並不在於「一個人製作的作品」這點。一直到《你的名字》,新海誠都在探討一個心靈的疑問——「人是否最終還是孤獨的?若非如此,為什麼會一直有這種情緒?」。而在探索這個主題的時候,「一個人製作」恰恰是最好的方法。
在《星之聲》這部作品中,全片都貫穿著一個疑問:「即使可以通過手機互通資訊,當物理距離越拉越遠之後,人和人之間是否還能一直保持心意相通?」而從《秒速5公分》(2007年)到最新作品《你的名字》,「無法碰觸對方的痛苦」更是以各種形式不斷重現,並貫穿影片始終。這一重要的情感內核,正是新海誠受影迷歡迎的部分。2002年的《星之聲》之所以能給觀眾帶來強烈衝擊,也正是因為這個問題直接撞擊到了每個人的內心苦惱,才引發了巨大的共鳴。
當時,電子郵件剛剛普及不久,「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這個具有普遍性的傳統命題,在數位化的漩渦中不斷發酵。出自於新海誠這個個體的所有影像,都能給觀眾帶來驚喜,也讓他們能夠感受到與創作者的心是如此地接近。
深化「寓情於景」的手法
新海誠在表現情緒時並不喜歡用臺詞和動作,而是靠天空雲彩等流動的美景,細微的光影變化,充滿詩意的內心獨白,以及優美的背景音樂來抒發情懷。還有一個獨特之處,就是雖然講的是愛情故事,但男女主角卻很少出現在同一幕裏,也極少有物理性接觸的場面。影片中沒有決定性的瞬間,留白較多,給了觀眾更多遐想的空間。在把與觀眾的情緒發生化學反應作為前提的這一點上,新海誠的作品更像是一首首的詩歌。
既然作品取得了如此超乎想像的成果,那麼新海誠也可以繼續依靠一己之力製作動畫,來對「想要表達的情緒」進行全盤把握。然而新海誠在第2部作品,91分鐘的長片《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2004年)之後,在繼續保持與動畫行業的距離,堅持獨立製作立場的同時,又轉而與志同道合的工作人員開始了共同製作之路。這部作品用科幻設定強化了「世界系(個人的小問題與主角的外在環境——「世界」的大問題直接關聯的故事類型的總稱)」的特點。另一方面,他在2007年的短片集《秒速5公分》中,又徹底否定了以往的手法,改用寫實的風景與題材,繼續深掘「無法碰觸的心情」。
2011年黑暗奇幻動畫長片《追逐繁星的孩子》發表。從帶有濃厚吉卜力色彩的角色設定等方面都能看出新海誠挑戰主流市場的意圖,不想卻引來了很多人指摘這部作品與新海誠一貫的「創作精神」背離。在經過這種嘗試後,46分鐘的中篇動畫電影《言葉之庭》於2013年上映。這部作品奠定了新海誠「寓情於景」的作品風格。春夏交替的梅雨時節,空氣濕度越來越大,給蔥郁的綠色又添上了水靈靈的濃重一筆,影片對色調和光影的控制讓人歎為觀止,使整部片子從頭到尾都浸潤在「清新水靈」的感覺當中。水的透明,象徵著女教師和學生之間「心靈交匯」的純度,源自日本《萬葉集》的「難以言表的心情」在光影中立體地展開,撞擊著觀眾的心靈。
作為新海誠「巔峰之作」而打造的《你的名字》
按照東寶的川村元氣製片人的話來說,2016年的最新作品《你的名字》在策劃時,就被定義為新海誠導演10多年動畫生涯的「巔峰之作」。從元素來看,寄託於美景的青春期的純情、伴隨音樂節奏而切換的畫面、日本古典美與幻想風格的融合等等,越是細細品味,就越能發現主創人員是想把所有觀眾喜愛的元素都融入到這部作品當中。
這部作品有著「東寶系全國公映」的大眾屬性,隨處可見導演為強化娛樂屬性而做出的努力。影片以喜劇風格開篇,再轉向因時空的隔絕而不得相見的兩個人的痛楚,這種情緒的轉變也非常自然、高妙。
從創作班底來看,角色設定是由憑藉動畫片《TIGER×DRAGON!》和《我們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見的花名。》而走紅的田中將賀操刀,作畫是有著《魔法公主》《神隱少女》的作畫導演經歷的安藤雅司負責,「個人創作者+深夜檔動畫+吉卜力」的團隊配置,明顯是想將「日本動畫前沿元素一網打盡」。即便是這樣的混搭配置,也絲毫無損新海誠的個人風格和特色。從這點來說,他確實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驚喜。
細田守與新海誠的共通之處
通過這次的比較,再次使我感到新海誠作品風格的變化之路,確實與細田守有著很多相通之處。細田守長於新海誠6歲,他也曾同樣有過依靠將「娛樂元素一網打盡」而躋身主流的嘗試。於是便有了7年前的《夏日大作戰》(2009年)。此外,從「寓情於景」這一手法而言,有過畫家夢的細田守,同樣將美術看作是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對電影語言的追求態度、對公眾口味的關注,這些方面兩者都有著很多共通之處。
在代表日本青春片的《穿越時空的少女》(2006年)上映之後,就像一個人在不斷成長一樣,「戀愛、婚姻、生兒育女、師徒關係」,細田守也在不斷提升主題層次,從影像中去挖掘各種各樣的可能性。而一直以來單打獨鬥的新海誠,如果說最新作品大紅大紫的原因是他展現出了「更加開闊的時間與空間」的話,那麼相信他能保持個人創作風格,並走出一條屬於他自己的新路子。
從希望通過動畫電影給觀眾的視覺和心靈帶來強烈震撼這點來看,無論是動畫工作室出身的細田守,還是從獨立製作走向主流的新海誠,並無二致,相信今後這兩位導演會不斷地給我們帶來更大的驚喜。衷心希望這些創作者的激情和挑戰能讓世人將更多的目光投射到動畫領域來。
(跳至第一部分)
(2016年11月7日)
標題圖片:新海誠導演作品《你的名字》(C)2016《你的名字》製作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