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水」

守護首都圈免受洪災的地下神殿——「首都圈外廓放水路」

文化

「國土交通省 首都圈外廓放水路」的調壓水槽,簡直就像地下的巨大神殿一般。但是,其功能和成效還不太為人所知。完工以來的過去10年時間裏,已經分洪100多次,大幅減輕了洪水災害。本期將介紹這座世界最大規模的地下防洪設施。

 作為「特攝聖地」也名聲在外

在江戶川岸邊足球場的一角,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屋。從那裏走下116級臺階,出現在眼前的,是一個長177m、寬78m、高18m的巨大地下空間。那裏整齊地林立著59根水泥柱,每根柱子重達500t。這裏是首都圈外廓放水路的調壓水槽,氣氛莊嚴,有「地下神殿」之稱,在全球都擁有狂熱愛好者。地點位於埼玉縣春日部市,熱門特攝電視劇《假面騎士》系列頻繁使用此地作為外景地,因此作為「特攝聖地」而聞名,也經常被用作時尚雜誌、人氣歌手MV、電影等的拍攝場地。

調壓水槽營造出一種莊嚴神聖的氣氛

和調壓水槽一起建設的莊和排水機場內,有一間地下探險博物館「龍Q館」。這裏可以對外開放參觀,參觀路線是這樣的:先在「龍Q館」聽完關於設施的說明並參觀展覽,然後進入調壓水槽內部實地參觀。但這項參觀非常火爆,很難預約得上。參觀只在平時開放(目前每月也有1次星期6試驗性開放),再加上設施運轉或檢修維護時可能臨時取消參觀,但完工以來,來此參觀的人數已超過了40萬人次。參觀者在裏面可以拍照。特攝迷和孩子們,可以帶著英雄們使用的武器或者公仔盡情拍照留念。

調壓水槽上方的地面是足球場,足球場裏的小房子就是入口(左上),走下116級臺階,地下神殿出現在眼前(右上)。採訪那天,正好為了往下運送防洪材料,調壓水槽的頂部部分打開,可以看到在自然光照射下的調壓水槽,這個機會非常難得(下)

國土交通省關東地區整備局江戶川河川事務所的矢部隆幸這樣說道。

「由於調壓水槽的視覺性外觀成為熱門話題,使得對首都圈外廓放水路這個設施本身感興趣的人也越來越多。大家通過參加參觀行程,觀看龍Q館裏的展覽和視訊,不僅能夠理解這一設施的作用和實際成效,也有助於大家通過認識洪水的可怕來提高防災意識。正是基於這麼一種認識,我們才積極主動地配合媒體的採訪和各種拍攝活動的。」

帶領我們參觀設施的,是首都圈外廓放水路管理分所管理第一組的矢部組長(左上)矢部和調壓水槽大柱子的對比(右上)稍稍偏離經過打掃的參觀區域,就能看到大水流進來的時候殘留的泥沙,令人感到洪水災害的可怕(下)

地下河——6.3km的巨大設施

首都圈外廓放水路所在的春日部市及其周邊城鎮,是被利根川、江戶川等大河包圍的低平地帶,就像盤子底部。這種地形降雨時容易積水。而且流經此地的中川等河流的落差很小,因此水流緩慢,水位很容易上漲,浸水災害經常發生。此外,隨著首都圈擴張,從下游到中上游城鎮化不斷發展,在地面上開掘洩洪道變得很困難。基於以上背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地下防洪設施就應運而生了。

1993年3月開始動工,2002年6月部分完工,2006年6月全部區域投入使用。

位於首都圈外廓放水路下游的埼玉縣的同一個十字路口,在遭遇同等規模大雨時的水漫情況。左邊攝於2000年7月,右邊攝於放水路部分通水後的2004年10月(圖片提供:國土交通省江戶川河川事務所)

大受歡迎的調壓水槽,只不過是首都圈外廓放水路的一小部分而已。整座設施,由地下能存儲水量的5個直徑30m、深70m的豎井,建在國道16號線地下50m深處、長達6.3km、直徑10m的豎井連通隧道(放水路),以及使用經過改造的航空引擎驅動的4臺強力取水馬達組建的排水系統構成。調壓水槽位於第1豎井和莊河排水機場的中間位置,當馬達緊急停止發生洪水倒灌時,具有調節逆流水壓的作用。

首都圈外廓放水路全圖(圖片資料提供:國土交通省江戶川河川事務所)

因大雨或颱風,河流水位上漲至周邊最低地勢高度時,洪水就會流入緊鄰的豎井裏。這些水首先流入並存儲在連通所有豎井底部的隧道裏。當隧道裏水滿之後,全部豎井裏的水位也會上漲。如果水位繼續上漲,那麼洪水就會流入與第1豎井上方相通的調壓水槽。整座設施的儲水量大概為67萬m3(相當於池袋「陽光城60」大樓整體的容積)。如果調壓水槽的水位達到一定水準的話,設置在排水機場裏的馬達就要啟動了。當4臺馬達全力運轉的時候,每秒鐘能將200m3的水(相當於1個25m標準游泳池)抽排到河域寬廣的江戶川去。


↑要了解首都圈外廓放水路設施的詳細構造,請觀看上面的視訊

減輕災害損失的效果,超過工程造價的3倍

工程總造價大約為2,300億日圓。雖然金額巨大,但卻不斷累積著與此相稱的實際成效。每年平均過水8次,從2002年部分通水開始,至今已過水105次,起到了調節洪水的作用(截至2016年10月25日)

2000年7月颱風3號的時候,中川、綾瀨川流域的降雨量達到了創紀錄的160mm,浸水面積達137ha,被水浸的房屋248戶,受災嚴重。而到了部分通水後的2004年10月颱風22號(降雨量199mm)時,浸水面積減少至72ha,被水浸的房屋減少至126戶。等到全部工程投入使用後的2006年12月,在低氣壓導致的洪災(降雨量172mm)中,浸水面積大幅減少至33ha,被水浸的房屋大幅減少至85戶。

根據國土交通省2012年發布的資料,從部分通水以來的這10年時間裏,房屋、農作物、公共設施等浸水災害損失估計減少了481億日圓。而如果穩定運轉50年的話,預計災害損失減少效果將達7,437億日圓,是工程總造價的3倍多。

大水流入豎井的情形(左上)直徑10m的巨大地下隧道的內部(右上)俯瞰巨大的第1豎井,據說裏面完全能夠停放太空梭,豎井上方能夠看到的空間就是調壓水槽(下)(上面兩張圖片提供:國土交通省江戶川河川事務所)

雖然有這些實際成效和預測結果,但矢部說「千萬不要過度迷信」。

「每年大約過水8次,其中需要啟動排水馬達的情況每年大概3次,4臺馬達都滿負荷運轉的情況,只有2015年超大型颱風17號和18號來襲的時候。我們認為設施的防洪能力非常高。但是,這座設施能夠防範的終究只是河流氾濫而已,並不能防範所有水災。希望本地區的人們,不要過度迷信,認為『我們有首都圈外廓放水路,不會有事的』,還是要牢牢樹立防災意識。」

有水流入的調壓水槽,也擔負著當排水機場的引擎馬達運轉時或緊急停止時所必需的調節水壓作用(左上)(圖片提供:國土交通省江戶川河川事務所)排水機場裏一共有4臺馬達(右上)向江戶川排水的水閘(左下)江戶川河域寬廣(右下)

世界共通的功能美

如今在首都東京地面營造治水工程變得很困難,因此近年來建造了很多地下防洪設施,已有12條河流的28個地方運行著地下調節池,還有10個以上地下調節池正在規劃或建造之中。其中有代表性的,是「神田川・環狀7號線地下調節池」和「古川地下調節池」。「神田川・環狀7號線地下調節池」擁有直徑12.5m、長4.5km的地下隧道,「古川地下調節池」則擁有直徑7.5m、長3.3km的地下隧道,這些都是規模巨大的設施,起到了大幅減輕浸水災害的作用。

由於都是地下防洪設施,大家很容易把這些地下調節池和首都圈外廓放水路的功能混為一談,其實相互之間有很大不同。

「調節池,是把因降水而水位上漲的河水暫時存儲在地下空間,以減輕洪水災害。而首都圈外廓放水路是『洩洪道』,不僅存儲水,還有把水引流到其他河流也就是江戶川的功能。因此,它擁有巨大的調壓水槽和強力的排水系統。」(矢部語)

也就是說,要想參觀地下神殿,只能造訪首都圈外廓放水路了。

參觀集合地點・地下探險博物館「龍Q館」,位於莊河排水機場內部(左下)在龍Q館裏一邊參觀展覽,一邊聽工作人員講解設施情況(右上)在地下體驗大廳,通過3塊螢幕觀看解說視訊(左下)也可以看看實際操作室(右下)

這裏也接待來自海外的參觀者,前提條件是參觀者要能夠理解日語或有隨行翻譯。有一位來自臺灣的女性參加了我們採訪當天的參觀行程。據說她是拖著行李箱從羽田機場直接來首都圈外廓放水路的。她感歎著說,「我朋友從網上知道有這個地方,無論如何都想來看一看,於是就拉上了懂日語的我。實地一看,真是非常震撼,很欽佩日本的技術實力。臺灣也有很多颱風和洪水,希望也能有這樣的設施!」

從調壓水槽可以看見第1豎井。從這邊看過去的風景也很受歡迎

矢部說,「正因為這是個地下設施,所以宣傳活動很重要」。

「因為設施位於地下一般沒法看到,少有機會能讓人感興趣,大家也容易對設施的作用和設備情況產生誤解。這也是我們大力配合拍攝活動、舉辦參觀活動的原因。當然了,調壓水槽並不是以吸引人們前來參觀或者用於拍攝活動為前提,故意設計成這個形狀的。這種莊嚴的氣氛,其實就是『功能美』。由於這個設施具有世界共通的美感,所以很多人才對此感興趣吧。」

從臺階上方遠眺,調壓水槽也很美麗

【設施概況】

首都圏外廓放水路管理分所・莊和排水機場

  • 埼玉縣春日部市上金崎720
  • 從東武野田線(「Tobu Urban Park Line」)南櫻井站北口徒步40分鐘,乘坐計程車7分鐘(大約3km)※春日部市社區巴士「春BUS」也運營,但運營日期和時間有限
  • 地下探險博物館「龍Q館」 開館時間:上午9:30~下午4:30
  • 門票:免費
  • 關於參觀活動的詳細資訊請參閱「首都圈外廓放水路」網站
採訪協助:國土交通省江戶川河川事務所
攝影:三輪憲亮
採訪、撰文、視訊:nippon.com編輯部

基礎設施 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