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水果

日本的水果為什麼貴?

社會 文化 生活

日本的水果雖然好吃,但是價格昂貴,這種評價由來已久;外形不必那麼完美,只要價格適中就好,這樣的意見也非常普遍。在本文中,讓我們從歷史、生產條件等方面,去看看日本特有的水果文化背景。

寶石,還是水果?

日本的水果店,與國外秤斤論兩的銷售形式稍有不同。在老字號高級水果店的櫥窗裏,你看到的是一個個用緩衝材料包裝好的禮品水果。三角形或心形的西瓜也不少見。而外國遊客在驚嘆它們完美外觀的同時,更為驚訝不解的是「為什麼日本的水果這麼貴?」

8月的一個午後,從灼熱的柏油路踏進位於東京日本橋的老字號高級水果店千疋屋總店,瞬間讓人恍如來到了美麗的珠寶店。翡翠般的哈密瓜,果不其然,醇香飄溢,1個標價14,000日圓到21,600日圓不等(含消費稅,下同);放射著綠寶石般光芒的瀨戶Giants葡萄,1串12,960日圓——它們的價格也直追寶石了。

美國專欄作家Dave Barry在他的著作《Dave Barry之笑笑日本》中難掩驚訝地寫道:「在日本高級百貨中,1個哈密瓜賣75美元(1992年,當時約為8,000日圓)。的確它們外觀不錯,看上去也香甜美味,裝在漂亮的木盒裏。但大不了就是1個哈密瓜,你願意出75美元去買嗎?」他還寫道:「為表示禮貌,日本人在送人禮物時必須誠惶誠恐地說『不好意思,也不是什麼太值錢的東西』。但我不說大家也知道,在同樣的場合,美國人的表現則是完全相反的。他們會迫不及待地希望對方打開禮品包裝,並指著哈密瓜神色飛揚地說『知道這哈密瓜多少錢嗎?』。甚至在多年以後的聚會上,還恨不能對初次見面的人自我介紹說『我叫Bob,曾經送過朋友1個75塊錢的哈密瓜』」。

千疋屋擁有182年的歷史,據說它的顧客們買去做禮物送人的水果,占該店總銷售額的98%。為此,好吃又好看是商品所必備的最低條件。千疋屋的客戶廣泛遍及政府部門、商社、銀行、土木建築等行業。甚至有中東的客人,在吃到日本人送的哈密瓜以後,每月都開著自家用噴射機前來採購應季水果。

千疋屋的策劃開發部長大島有志充滿自信地表示:「日本的水果無論品質還是味道,都堪稱世界第一」。

千疋屋的各種葡萄

這天,來店裏挑選水果的客人中,有一位是在日本出差的英國律師Nazar Mohammad(53歲)。他說:「雖然葡萄的價格確實貴了點,但每顆都大而均整,我還是頭一次看到。一會準備買1串嚐嚐」。不過,當他看到1個3,780日圓的白桃時,甚是吃驚,稱「即使在倫敦高級百貨公Harrods,也不過就賣5英鎊(約650日圓)。如果在批發超市,這個價錢可以買到30個」。

1個3,780日圓的白桃(左),蛋桃(中,黃桃的一種,果肉呈黃白色,像雞蛋——譯註),水蜜桃(右)

從東京乘電車南行1小時到達逗子站,橋本由平(73歲)一家在站前經營著由祖輩傳下來的「水果店吉田屋」。他介紹說:「雖然大家都是從東京中央批發市場進貨,但我們和千疋屋的採購方式不同。我們是直接購進一箱箱狀態較好的水果,而千疋屋每購入一箱,都是從約30箱中經由中間商精選後再重新裝箱而成的」。

水果曾經是奢侈品

自古以來水果在「懷石料理」中,是名曰「水物」的一道點心。特別是桃、梨、葡萄、柿子等,果肉果汁豐富,氣味芬芳,它們被當作「點心」而受到「重用」。另外,隨著季節更迭,每逢中元(農曆7月15日,在日本已改為陽曆7月15日或8月15日——譯註)及年終歲末,用高級水果作禮品送人的饋贈文化,自江戶時代初期興起後,在日本已成為一種習俗。

直到20世紀50年代末日本進入經濟高速發展期之前,水果一直是一種奢侈品,只有在喜慶的日子裏才吃。而最近日本的飲食生活顯著歐化,水果已成為餐桌上的必需品。儘管如此,根據農林水產省2011年的估算,日本人均水果攝取量1年為50.9kg,與義大利的149.0kg、法國的116.1kg相比,日本還不到歐洲各國的一半。

在歐洲,水果是攝取水分與維生素的必需品

根據高砂香料工業株式會社的研究員佐佐木繁如的分析(2008年),在歐洲,由於硬水比較多,相對來說不適宜飲用,而且維生素等營養豐富的作物1年四季收穫得也少,所以富含水分、礦物質、維生素的水果就成為生活必需品。農林水產省的園藝流通加工對策室室長東野昭浩解釋說:「歐洲國家沒有將高級水果當作饋贈佳品的習慣,在對待水果的文化上與日本是不同的」。歐洲採取單一耕作方式,在面積較大的農田大量地從事某個品種的集中生產,尤其是那些用於葡萄酒、果醬、乾果等長期保存食品原料的水果,它們的外觀在很大程度上變得無關緊要。比如,法國的果樹栽培面積平均為29ha(2010年),而最近超過100ha的大規模經營也越來越多(*1)

相比之下,日本是一個國土狹長的國家,山地約占80%。2010年度,一個農業經營主體的平均經營面積為2.2ha。其中頗費勞力的果樹經營農戶中,約85%(2010年)都不到2ha。水果培植很多情況下都難以實施機械化作業,剪枝等也需要高度的技術,屬於勞動集約型。日本的果農很多都是小規模家庭經營,為了提高經濟效益,他們瞄準高附加價值,特地選擇好看、味美、單價高的品種,不惜勞力功夫來精心栽培。比如哈密瓜,他們寧可每株只留1果,所謂「一株一果」,讓養分集中在1個瓜果上,以求最大限度地獲得醇厚的芳香。得益於多雨濕潤的氣候,日本水質優良,適宜飲用,由此水果不如說被看作了一種嗜好品。長期不懈的努力,讓日本的水果近年來在國外也備受青睞,被視為奢侈品。農林水產省的東野先生介紹說,蘋果、梨、桃子、橘子、草莓、葡萄、柿子等水果的出口銷售額,2015年度達到180億日圓,比2006年度增加了一倍以上。

(*1) ^ 法國農業及農政的最新動向(須田文明)

水果到底還是甜點

當然,也有人覺得沒有必要花那麼昂貴的價錢去吃水果;還有人說,外觀無所謂,只希望價格更便宜。

創業101年的「水果店 吉田屋」店主橋本夫婦,正在做饋贈用水果籃(攝影:nippon.com)

「購買方式因客人價值觀的不同而各異。不少人會買1個200日圓或300日圓的水果,就像買蛋糕的感覺」,上文提到的橋本由平先生說。吉田屋的「富士」蘋果6個850日圓,柳橙5個600日圓,絕非望而不及的價格。不過,據說還是有很多客人是把水果當甜點來買的。

應季的新鮮水果,是來自「大自然的饋贈」,不過,當它們被裝進桐木盒中並用絲綢包裹起來,再冠上老字號千疋屋的名義時,也許就與日常水果有了不同,承擔起別樣的角色,發揮起別樣的作用了。

標題照片:日本橋千疋屋總店。店員手拿裝在桐木盒中的禮品哈密瓜(攝影:KODERAKEI)

攝影:KODERAKEI
採訪、撰文:nippon.com編輯部 土井惠美子

農業 水果 饋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