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進行式」的宮崎駿導演和吉卜力工作室——訪製作人鈴木敏夫
文化-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宮崎駿導演為世間創作了《風之谷》(1984年)、《魔法公主》(1997年)、《神隱少女》(2001年)等多部動畫名作,以2013年的《風起》為最後一部,他宣布長篇動畫創作「封筆」,至今已歷時近3年。吉卜力工作室以宮崎導演(75歲)和高畑勳導演(80歲)兩位大師的作品為中心,製作了多部長篇動畫影片,2014年由米林宏昌執導的《回憶中的瑪妮》公映後,宣布製作部門解散,進入重大轉型期。
在此背景下,據稱宮崎駿導演正埋頭於短篇動畫《毛毛蟲波羅》的製作,而且是首次採用電腦動畫(CG)技術。此外,吉卜力工作室還將於9月推出首部與海外聯合製作的新作《紅龜》(由度德威特[Michaël Dudok de Wit]執導)。這部作品構思10年,在5月舉辦的坎城影展獲「一種注目」單元特別獎。
目前,吉卜力工作室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又將何去何從?懷著這樣的問題,筆者前往東京小金井市的吉卜力工作室,採訪了吉卜力社長兼製作人鈴木敏夫。對一直以來給予兩位導演大力支持的進行。在近40年的時間裏,鈴木與高畑和宮崎兩位導演不時發生意見衝突,但總是在坦率的交流探討中不斷創作出新作品,無疑為導演的工作和吉卜力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向宮崎導演建議:「換換心情」,製作一部CG短片
眼下,鈴木製片人每天奔走於東京惠比壽的私人辦公室和吉卜力工作室之間。他表示,不知為何,「自己在創作影片時,更感從容自如」。
「停止國內電影製作有各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宮崎導演的長篇動畫創作封筆,高畑導演也已80多歲高齡。不假思索地只顧培養年輕人,讓他們不斷創作新作品,這樣是沒有前景可言的。我希望拿出一段時間,梳理一下思路,我自己也需要一些學習時間。」
不過,這樣一來各方人士都以為鈴木有了空閒,便都想約他見面。於是最近他主要在惠比壽與人會面,必要的時候到吉卜力去工作。其實,個中原因是他不喜歡每天去吉卜力工作室上班。
「真受不了啊,見到『宮先生(指宮崎駿——譯註)』的話。每天一到公司,就要和他消磨掉2、3個小時。往返吉卜力,路上花費2個小時,即便只和他交談2個小時,我1天當中的寶貴時間就被占去了4個小時,該做的事情都沒辦法完成。這就是我不願每天來吉卜力的一大真正原因。」
鈴木笑著補充說,「謝天謝地」,現在埋頭製作首部CG短片的宮崎導演「稍微安靜了一些」。鈴木將宮崎導演稱作「宮先生」,半開玩笑地談到導演的近況,那「不敬」的口吻中,讓人感覺到了他與導演之間牢不可破的關係。實際上,建議宮崎導演挑戰CG作品的正是鈴木本人。
「是我勸他換換心情的」,鈴木說。「手繪(動畫)不錯,不過我想,換一個做法,或許更有新意,更有動力呢。」
「宮先生」想做《毛毛蟲波羅》
《毛毛蟲波羅》實際上是宮崎導演以前就想實現的策劃,當時正值《魔法公主》的策劃完成之時。
「宮先生當時提出想做《毛毛蟲波羅》,但我表示反對」,鈴木說。「這個故事裏沒有人物出現,所以要作成一部80~100分鐘的長篇動畫相當困難。而且要創作《毛毛蟲波羅》,我覺得還是等再上些年紀之後為好。另外,《魔法公主》是『動作片』,這樣的作品我認為要趁現在這個年齡(當時導演55歲左右)去做,因此我提議他考慮《魔法公主》的創作。這是我基於現實做出的判斷。」
鈴木非常了解宮崎導演的心情:雖然宣布「引退」,但內心實際上卻非常渴望動畫影片的創作。有一天,鈴木對「無所事事,總是找話過來閒聊」的宮崎導演說:「要不做個短篇(動畫)吧,《毛毛蟲波羅》怎麼樣?」
「聽我這麼一問,他甚是氣惱:『我暗自琢磨的事,你怎麼搶先說了出來?!』他心裏想的那些事情,我當然知道了。我畢竟跟他這麼長時間了。」
於是,宮崎導演決定製作首部以CG為主要技術的短篇動畫,鈴木提出了兩個選擇方案——與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的工作人員聯合製作,其領軍人物拉薩特(John Lasseter)與吉卜力有著多年的密切交往;或者與日本年輕的CG工作人員共同創作。宮崎導演回答說:「還是日本的CG吧,皮克斯的人說的都是英語。」
《毛毛蟲波羅》有望1~2年後在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公映。
與高畑和宮崎兩位導演「奉陪到底」
宮崎導演曾多次接受鈴木的建議,對創作方針做出重大改變。他的最後一部長篇動畫《風起》也是如此。宮崎導演當初據說是想創作《崖上的波妞》續篇。然而,鈴木的初衷是希望看到宮崎導演如何表現戰爭題材,他建議將當時宮崎導演在模型雜誌上連載的漫畫、以零式艦載戰鬥機的設計師堀越二郎為主角的故事改編成動畫電影。當時導演並不感興趣,但最終還是尊重了鈴木的提議。「那時他想創作《波妞2》,可我不想看。僅此而已。」
鈴木曾戲言要用《風起》(2013年7月公映)和高畑執導的《輝耀姬物語》(2013年11月)替代作為兩位導演的「退休金」,他開玩笑道:「我真心希望他們倆早點去見上帝。」
「我和兩位導演是在1978年相識的,算起來已經共事38年之久。和他們一路走到今天,我除了『奉陪到底』,已別無選擇。總之,今後只剩下一件事,那就是怎樣讓這兩人從這個世界上消失。」
「《風起》和《輝耀姬物語》公映後,有一次我們3個人一起聊天。我開玩笑說,當初籌劃兩部影片在同一天舉辦首映式,卻沒能如願;下次有機會你們配合一下,同一天去死吧,這樣只要舉辦1次葬禮就了結了。高畑先生聽了笑起來,但宮先生卻面露一幅莫名其妙的神情。」
高畑導演和宮崎導演在長達半個世紀的交往中,彼此間既有競爭意識,又相互尊敬,結下了深厚的友情,他們的個性都很強,作品的風格和志趣也各不相同。也正是得到這樣兩位大師的信任,並推出多部名作的製作人,鈴木才能跟他們開出這樣的玩笑吧。
以吉卜力的合作為條件,首次挑戰長篇動畫
預定於9月公映的《紅龜》由度德威特執導,他生於荷蘭,主要在英國從事動畫導演工作。短篇動畫《父與女》(2000年)獲美國奧斯卡短篇動畫獎。鈴木被這部作品所感動,就是否願意製作長篇動畫直接探詢了度德威特導演的意向,這是10年前的事情。
「他回答說,自己只製作過8~10分鐘的作品,如果能得到吉卜力的合作,願意嘗試一下長篇動畫。於是我問高畑是否願意合作,他欣然應允。」
「當初在腳本製作階段,雙方分別在英國和日本協調磋商的,工作進展緩慢。於是我提議讓度德威特導演來日本。那是大約8年前了,度德威特導演來日本租了一間公寓,從那裏到吉卜力來上班,和高畑一邊磋商一邊做,初步完成了腳本和分鏡頭工作。」
如何確保製作費也是一大問題,我們決定和法國的電影製作發行公司Wildbunch合作,動畫製作的實際工作也主要是在法國進行的。
今後無國界電影製作將更加有趣
《紅龜》由荷蘭導演執導,由歐洲各國的工作人員製作完成。鈴木表示,今後「不僅是歐洲,還可以請美洲、亞洲或非洲的工作人員聯合製作一部影片。如今已是這樣的時代了。」
現在日本的動畫片已有6、7成在東南亞製作,據說美國的動畫行業情況也相同。「日本的製片人或導演去那邊(東南亞)一起製作影片的時代已經到來。」
「日本也好,今後的亞洲也好,如果不掌握中文、泰文等多種外語,工作就無法順利開展,這是時代發展的趨勢。作品的趣味恐怕也會發生變化,不過這也正是有趣之處。在這一過程中會產生怎樣的新鮮事物呢?我認為,無國界時代將變得非常有趣。」
動畫製作行業從手繪到數位,再到無國界,如今已迎來巨變時期,其宣傳戰略的主流也從與報紙、電視、雜誌或企業的密切合作,逐漸朝充分有效地利用網際網路和SNS的方向轉變。鈴木坦承自己「已經應付不了了」,據稱,如今他在各方面都感到靠得住的人,是曾在吉卜力「拜師學徒」的IT企業Dwango的會長川上量生。「不僅是動畫的製作,如何將動畫作品推向社會的工作也在向數位化發展,那是令我陌生的世界,我終要淡出這個時代了。」
一個時代確已結束。然而當前,作為類比時代的吉卜力粉絲,希望在這個夏天於東京舉辦的「吉卜力大博覽會」上,讓記憶的翅膀在昔日初次相逢吉卜力每部作品的萬千思緒中盡情翱翔。
2016年6月13日
採訪、撰文:nippon.com編輯部 板倉君枝攝影:大河內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