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塚百年華誕

小林一三,創建了寶塚的男人

文化

寶塚的目標是要培養這樣一種日本女性,現役時代「清純、正直、美麗」,退役後做一個「賢妻良母」。奠定了這一傳統路線的人,就是擁有實業家、小說家、政治家和茶道師等多個面孔的小林一三(1873年-1957年)。

從小對戲劇的熱愛開花在創立歌劇團之上

小林一三肖像照(圖片提供:向山建生)

產生少女歌劇的靈感源於三越和服店(現在的三越百貨)為招徠顧客而成立的少年音樂隊。 20-30名可愛的樂手身穿西服,斜戴著飾有羽毛的帽子歌唱,這樣的形象大受歡迎。「於是我決定,寶塚新溫泉也要向他們學習,接受三越的指導,成立女子音樂隊。」(小林一三《寶塚回憶錄》青空文庫)

一三令人欽佩之處在於,他不會只停留在想法上。他為了實現公演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並積極培養人才,這些都超出了一個經營者的分內職責。

他為什麼要如此投入?為了解開這個秘密,我們必須追溯到一三的幼兒時代。一三出生在能夠望見富士山的山梨縣韭崎市。居住在同市市區的小林一三研究家、山梨大學客座教授向山建生介紹,一三出生的家庭是一個富裕的商人家庭,從小就經常出入小學附近的戲園子。後來考進了東京慶應義塾大學,更是頻繁地去戲園聽戲,看歌舞伎。他還喜歡寫作,甚至在家鄉的山梨日日新聞上連載小說。

從慶大畢業之後,一三就進入三井銀行(現在的三井住友銀行)工作了15年。由於銀行職員的工作不合他的性格,在大阪工作時期他又沉溺在小說和戲劇的世界。他出入大阪的遊樂街交往藝人雅士反倒更加頻繁,這些經驗和交流終於在創立寶塚歌劇團上開花結果了。

「唯有女人才能營造出的氛圍」

2004年寶塚歌劇團宙組公演《Phantom(歌劇魅影)》中擔任主演的和央Yoka和花總Mari(2004年2月24日,圖片提供:時事通信社)

只有未婚女性才能夠登上寶塚的舞臺。這是因為要想徹底給觀眾營造一個「夢幻世界」,就不能把「現實世界」中生活的感覺帶到舞臺上來。而且,也只有在嚴格貫徹「清純、正直、美麗」這一理念的寶塚音樂學校修習了2年的畢業生,才能登上舞臺。這一點和歐美的歌劇、音樂劇每當推出新劇目時進行選拔角色並組團的運營方式有著根本的不同。

一三曾經指出,「我們的歌劇團,是不可能把男演員培養到這個程度的。就像做菜,做出頂級美味的或許的確是男廚師,但是在家裏能很快做出一桌飯菜的還是女人。現在的寶塚大約也就400-500名學生,如果換成是男人那根本做不下去。估計全年都在打架吧。寶塚有一種男人世界裏沒有的、唯有女人才能營造出的氛圍。」(小林一三《寶塚回憶錄》青空文庫)

堅守純正血統

寶塚歌劇團得以持續存在100年,是因為加拉巴哥現象(Galápagos Syndrome,在日本國內獨自進行高度進化,與世界標準相去甚遠的現象)的緣故。只有從寶塚音樂學校畢業的日本未婚女性才能進入歌劇團,寶塚一直固執地堅守著這種純正血統主義。寶塚不像百老匯(Broadway)的音樂劇,並不對那些擁有卓越技能的外部人才以及最適合表演劇目的專業人才敞開大門。

日本的傳統藝能中,歌舞伎是由男人飾演女人的「全男人世界」。這也可以說是一種加拉巴哥現象。對此,一三曾有過這樣的論述:「曾有人認為歌舞伎的男扮旦角形象很不自然,必須加入女演員。時常也進行過這樣的嘗試,不過最後人們明白了,沒有男扮旦角的歌舞伎不能稱之為歌舞伎。女人眼中的男角,是比男人還要男人的存在。最懂得男性美的是女人。而由女人精心琢磨後飾演的男角,在女人看來比真實的男人更能讓女人傾慕。這便是寶塚的男角最耀眼之處。」(小林一三《寶塚回憶錄》青空文庫)

小林一三所致力於培養的寶塚明星們的形象是「清純、正直、美麗」。這正是日本男人所嚮往的「傳統日本女人--大和撫子」(清秀、端莊、恭謹。在男人身後默默支持,心甘情願為男人奉獻的勤勞女性),退役後則是賢妻良母。寶塚的舞臺正是給了男人們這樣一個理想女性的形象。

下一頁: 大放異彩的「製作人式企業家」

關鍵詞

大阪 寶塚 神戶 小林一三 輕歌舞劇 歌劇 阪急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