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塚百年華誕

小林一三,創建了寶塚的男人

文化

寶塚的目標是要培養這樣一種日本女性,現役時代「清純、正直、美麗」,退役後做一個「賢妻良母」。奠定了這一傳統路線的人,就是擁有實業家、小說家、政治家和茶道師等多個面孔的小林一三(1873年-1957年)。

一切都是「為了增加電車乘客」

寶塚大劇場的正門(4月10日)

從大阪的北門戶——梅田出發,乘坐阪急​​電鐵的快速列車,大約30分鐘就能到達寶塚。如今,寶塚作為寶塚歌劇的「聖地麥加(Mecca)」廣為人知,但是在阪急電鐵的前身——箕面有馬電力軌道開業的1910年,那裏還只是一個武庫川流經的村子。河右岸僅有一個簡陋的溫泉浴場,現在寶塚大劇場所在的左岸只有幾戶零星的農家,河灘上是在一片幽靜的松林。

連接城市(大阪)和鄉村(寶塚)的電車雖然開通了,但是沿線人口不多,旅客也很少。先期開通的「阪神電力鐵道」(1905年開業)連接了大阪和神戶這兩個大城市,可以說是箕面有馬電力軌道的競爭對手。小林一三是實際上的經營決策者,為了增加乘客數量,他將自己一直醞釀的一個想法付諸實施:開發沿線住房和開設大眾娛樂設施。

小林買下原來那家溫泉浴場對岸的填埋地,建成「寶塚新溫泉」。寶塚新溫泉的大理石浴池和宏偉的設施博得了人們的喜愛,不過後來在旁邊建造的新型娛樂中心「Paradise」室內游泳池卻是一大敗筆。「沒有陽光直射,水非常冷,甚至遊5分鐘都堅持不下來。當時我們並不知道,國外的游泳池都是將鐵管通到水中,再輸送蒸汽來調控水溫。」(《逸翁自述傳》)

將阪急寶塚站和寶塚大劇場連接起來的「花之道」(4月10日)

該怎麼利用這座關閉的游泳池呢?這就到了創意無窮的小林一三發揮真本領的時候了。他將水抽乾,把水池改造成觀眾席,把更衣室改造成舞臺,讓女孩子們在這裏唱歌演戲。來泡溫泉的人都可以免費觀看少女表演的歌劇,隨著日子一天又一天過去,歌劇越來越受歡迎,持續了兩個月的首演幾乎場場爆滿。這就是後來延續了100年之久的「寶塚歌劇」的起源,世間之事真是妙不可言。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小林並沒有讓非專業的少女們在短期培訓後就立刻登臺演出。他招募的是喜歡唱歌的良家少女,並且支付給她們高出一般水準的薪俸。除了對她們進行音樂教育以外,還十分負責地進行人格和教養方面的教育。

下一頁: 從小對戲劇的熱愛開花在創立歌劇團之上

關鍵詞

大阪 寶塚 神戶 小林一三 輕歌舞劇 歌劇 阪急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