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來新時代的歌舞伎

「第五代」歌舞伎座亮相銀座

文化

2013年4月,重建之後的歌舞伎座(東京•銀座)開業了。若是仿照歌舞伎演員的稱呼,這座劇場可稱為「第五代」。這座嶄新的歌舞伎座不僅承襲了125年的悠久歷史和傳統,同時還具備了最新的功能。讓我們來近距離體驗它的魅力吧!

第五期:細節之處體現傳統的繼承

2013年2月,在三得利美術館召開的講演會上,隈研吾先生正在講解第五期歌舞伎座的建築

第五期的設計,是由建築家隈研吾(隈研吾建築城市設計事務所)和三菱地產設計共同完成的。隈先生曾說過:「3•11過後,第五期歌舞伎座完工了。與第三期、第四期一樣,第五期成為了日本從巨大危機中振奮起來的標誌。這樣不可思議的因緣不禁讓人感慨萬千。」

建築物的設計從外觀到室內都發揮了第四期歌舞伎座的特長,同時沿襲了從第三期就開始採用的桃山樣式。站在晴海大道上仰望正面,可以看到大門上那靈動的弓形唐破風屋簷和左右對稱的破風大屋簷,這樣的形象與以前幾乎沒有什麼不同之處。不過,隈先生說過他「花費的時間是設計普通建築物時的三倍還多」,這是因為他不僅要照顧到原材料、室內裝修這些建築物的細節,沿襲原有的形象和印象,還要讓建築物能抵抗災害和地震,必須創造一個環境,​​保證這座劇場在100年之後還能繼續使用。

外觀細節方面,例如屋簷,設計師都給予了充分的考慮。第四期是鋼筋混凝土結構,這次則是採用鋼結構在屋簷翹曲的地方勾勒出和以前同樣的線條。為了減輕重量,椽子不再用混凝土製造,而改用鋁。特意找了富山縣一家繼承了江戶時代的金屬製造工藝的製造商,做出了每根形狀都不一樣的椽子。據說設計師為了防止鋁材年舊氧化發黑發暗,對鋁材塗上了氟樹脂粉狀體塗料,結果出現了像灰泥那樣柔軟的質感,便決定採用了。為了防止漏雨,唐破風下面鋪上了銅板,然後用愛知縣生產的三州瓦營造出優美和厚重感。

在如何繼承原有形象這一點上,由於每個人心中描繪的往昔的歌舞伎座形象都不一樣,如果要忠實地復原往日形象,就會在採用哪一個時代的形象這個問題上產生爭論。隈先生這次意識到要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繼承時間」。

「在塗抹白色外牆時,我們先將原尺寸大小的牆壁立在工廠中,壘上瓦,設定一個與實際尺寸相同的高度之後,再塗抹各種各樣不同的白色進行比較篩選。第三期似乎是純白色,到了第四期,由於重新粉刷過許多次,最後顏色變得有些發黑了。所以如果再次回歸純白色,反而有些不自然。所以我們就採用了和大家心目中的歌舞伎座相近的顏色,即那種有些發黃的柔和的奶油色。」(隈研吾)

夜晚時,歌舞伎座外牆會點亮照明設計師石井幹子和她的女兒石井Lisa明理設計的燈光,一年四季將根據季節演出不同風情的流光溢彩。

此外,新歌舞伎座與「歌舞伎座塔」一起組成了複合設施「GINZA KABUKIZA」,這座塔是一座143m高的塔狀辦公樓,地下4樓,地上29樓。為了讓這座矗立在歌舞伎座身後的洋溢著現代氣息的透明玻璃辦公樓和歌舞伎座在風格上相協調,劇場正面位于晴海大道一側的辦公樓牆面被設計得遠離劇場,並刷成了白色。透明玻璃只被用於沒有和歌舞伎座重疊的部分,昭和大道一側的部分則完全體現了辦公樓的風格。

排列在屋簷上的椽子的質感讓人想像不到這是鋁材。唐破風上的金色金屬裝飾是利用了第四期使用過的材料

 

下一頁: 外觀上繼承傳統,功能上煥然一新

關鍵詞

歌舞伎 歷史 江戶 銀座 戲劇 劇場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