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業餘活動

「歡樂」聲中,辭舊迎新

社會 生活

一到年末,《第九(合唱)交響曲》開始在日本全國各地上演。遠離貝多芬故鄉的日本,年年都在用德語演唱著《歡樂頌》,呈現出一幅不可思議的光景。是什麼令人們如此熱衷於貝九呢?記者採訪了在公演前夕辛勤排練的合唱團。

曲目難度越大,意義也越大

松浦yukari

「好,注意腹部用力,讓聲音傳得更遠!眼睛不要往下看!」

體育館裏傳來歌唱指揮松浦yukari舒展的聲音。她從組團初期就揮棒執教,針對合唱團大多數人都不熟悉西洋音樂的情況,松浦從樂譜的讀法、發聲法、貝多芬寄託在樂曲中的情感等,一一從零開始指導,其水準是有定評的。在組團第8年首次參加的合唱比賽中榮獲第一名,也是她的功績之一。

「貝多芬在第四樂章的樂聲中加入了人聲,所以在唱法上也應帶有器樂性質。能做到這一點很難。但是,不能滿足於業餘水準,我希望大家抱有更高的志向。」

團員們按不同聲部分別進行練習

和指揮一起指導幫助團員練習的是鋼琴伴奏者。從1989年至今一直擔任鋼琴伴奏的大野sanae也非常專業地說:「正式表演是與交響樂團的共同演出,所以練習時的鋼琴伴奏,我也盡力彈出接近交響樂團的音色來。」

大野sanae。

為參加一次公演,200多名團員同心協力,與指揮和鋼琴伴奏一起,從9月就開始進入長達3個多月的練習。目標就是與專業管弦樂團和聲樂家同臺共演。當記者向貝九的「常客」橋芳郎和他的妻子久美子詢問夫婦一道參加演出的魅力時,他們說:「能與專業管弦樂團合演,我們滿心歡喜,感動不已」,臉上流露出愉悅的表情。確實如此,貝九的正式公演,是經過長期苦練後終於迎來的大團圓。聚集在這裏的人們,既為和同伴們日夜共同努力的成果而興奮,也為壯美音樂的終曲而陶醉,同時又重新激發起面向明年公演的熱情。每一張面孔上都掩飾不住高歌一曲《歡樂頌》的迫切心情。

2012年第32次臺東區貝九公演「下町的貝九」,於12月15日在東京都的東京藝術大學奏樂堂舉行。公演的部分內容,請您在視訊中欣賞。

攝影:川本聖哉
視訊、編輯:大谷清英

關鍵詞

德國 交響樂 第九交響曲 貝九 貝多芬 合唱 東京藝術大學 台東區 中老年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