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擁沙巴·弗朗索瓦:將屠殺的悲劇化作傳染病研究的起點

醫療健康 國際 教育 國際交流

松本創一 [作者簡介]

1994年,盧安達發生了一場奪去百萬人生命的種族大屠殺。在30年前的這場悲劇中失去了50位親人的盧安達人尼擁沙巴·弗朗索瓦,在落魄和絕望中來到日本,如今作為傳染病防治的研究者和教育者活躍在專業領域。2024年4月,弗朗索瓦教授就任順天堂大學國際教養系主任。他一方面推進降低非洲等開發中國家傳染病死亡率的研究,同時還致力於向日本年輕人宣講傳染病防治的重要性。這背後,是他一步步將絕望轉化為夢想的故事。

尼拥沙巴·弗朗索瓦 Francois NIYONSABA

1968年出生於盧安達。留學中國醫科大學後,在順天堂大學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歷任順天堂大學研究所醫學研究科異位性疾病研究中心教授、國際教養學院教授兼該系副學院長,2024年4月就任系主任兼異位性疾病研究中心副主任。

克服愚昧,與偏見鬥爭

傳染病防治的一大重要支柱,是普及正確的知識,這需要教育和啟蒙。在開發中國家,許多人因沒有接受過充分的教育,不知道該如何正確對待傳染病。以HIV為例,它不存在於汗液、唾液和淚液中,也不會透過擁抱或親吻傳播,但在盧安達,人們甚至沒有機會學習這些知識,因此將其視為一種可怕的疾病,充滿偏見和歧視。

2011年,回到盧安達的弗朗索瓦再次見到了自己的高中同學。這位同學已經感染了愛滋病,體重從100多公斤下降到30公斤。不識字的朋友的母親提醒說:「不要碰我的兒子,會傳染給你的。」即使弗朗索瓦告訴她愛滋病不會通過肢體接觸傳染,她也無法理解。「我沒有理會她的懇求,緊緊地擁抱了我的同學,並親吻了他的臉頰。他高興得流下了眼淚。」

原本,他的朋友已被告知只剩下幾週的生命,甚至葬禮也準備好了。但在服用了弗朗索瓦推薦的醫生處方的藥物後,奇跡發生了。因藥物的效果,朋友的健康狀況明顯改善,半年後,他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2011年,弗朗索瓦回到老家盧安達Bungwe並在家鄉居民面前講話(弗朗索瓦提供)
2011年,弗朗索瓦回到老家盧安達Bungwe並在家鄉居民面前講話(弗朗索瓦提供)

「愛滋病是無法完全治癒的。但有了知識,你就可以與之鬥爭,過上和普通人一樣的生活。受了教育,你就能了解疾病的預防方法,找到工作、獲得收入。你可以去醫院,也可以買藥。若能充實改善教育狀況,減貧脫貧,那麼就會有很多很多困難能夠隨之解決。」

下一頁: 首位出生外國的系主任

關鍵詞

醫療 教育 開發中國家 非洲 健康 傳染病 盧安達 瘧疾 愛滋病 性教育

松本創一MATSUMOTO Sōichi簡介與署名文章

nippon.com責任編輯。畢業於慶應大學文學系。供職《北海道新聞》23年,負責報導的領域涉及冬奧、北海道及札幌市的地方行政、朝鮮半島問題和北方領土問題。2024年4月起任現職。業餘愛好是觀賞戲劇和城市漫步。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