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冤獄的日本「人質司法」――村木厚子「改革還在半路」

政治外交 社會

日本的刑事司法常被稱為「人質司法」,因為若否認犯行則無法獲得保釋。10年前,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而遭羈押近半年之久,有過如此經驗的前厚生勞動事務次長,回顧自己的冤獄事件,指出司法制度改革尚存留的重大課題。

村木厚子 MURAKI Atsuko

前厚生勞動省事務次長。1955年生於高知縣;1978年,進入勞動省(現在的厚生勞動省)服務,負責女性與身心障礙等相關政策;2009年因「身心障礙者郵便濫用事件」遭逮捕,但在2010年獲判無罪,同年復職;2013年,就任厚生勞動省次長;2015年卸任後,參與各種社會活動,例如支援困境中的年輕女性,創立了「若草計畫」,以及支援累犯障礙者的「創造共生社會的愛心基金」。同時也擔任伊藤忠商事獨立董事、津田塾大學客座教授。

活用164天的羈押經驗展開社會活動

在冤獄事件中支持村木的是家人的強力援助、相信她清白的眾多支持者、優秀的辯護律師團,以及她自己的強烈好奇心。在大阪拘置所,以「13號嫌犯」的身份度過了接近半年的時間,包含每餐的內容,都詳細記錄在筆記上。

遭逮捕前,村木的工作極為忙碌,「第一次有那麼多空閒時間,不用工作,也不用做家事,每天有人提供三餐,衣服也有人幫忙洗,1.5坪大小(譯註:「3畳」)的房間,一下就打掃完了。」

一邊準備出庭審判,同時大量閱讀外面送來的推理小說,總數高達150本。當然,受限制、管理的生活有許多辛苦之處,例如不能在想睡的時候躺下;就算在酷暑難以忍受的高溫中,也只能在規定的時間裡擦拭身體。

但規定就是規定,只能妥協服從,並持續觀察周遭情況。最令人在意的是,負責運送食物和盥洗衣物等獄中工作的女性受刑人,大都是臉上未脫稚氣的年輕女性。接受偵查訊問的時候,問檢察官「那些女孩怎麼了?」回答是「很多是因為藥物案件入獄,也有因為賣春。」

復職後,透過負責自殺防治和支援生活窮困者的工作,了解在窮困、虐待、性暴力等嚴峻的家庭環境中,許多少女失去生活場域,進而流落至性產業的實際狀況。擔任厚生勞動事務次長後,村木於2015年卸任,隔年,偕同僧尼瀨戶內寂聽創立「若草計畫」,援助陷入困境的少女們。那些少女認為那些困境都是自己的錯,無法開口向他人尋求救助,處於政府支援網無法抵達之處。除了透過LINE諮詢、經營庇護中心、實施研習計畫之外,目前更在拓展企業的支援。

當我們說,真的是徹底活用了164天的羈押經驗啊,村木女士輕笑了出來。

「當我擔任公務員的時候,檢討政府能做什麼?如何制定相關制度?是我的工作。辭去公務員後,離開制定制度的地方,可以自由地進行各種活動。當然,我認為有一天最好還是能與制度接軌。但現在的我,腦袋正處於被解放,一步步邁向自由發揮的過程。」

採訪、撰文:板倉君枝(nippon.com編輯部)
標題圖片、採訪攝影:三輪憲亮

關鍵詞

犯罪・事件 司法 審判 司法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