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硬頸精神」取得勝利――專訪圍棋女流棋士・謝依旻六段

文化 臺灣香港 生活

2018年12月5日,在「第37期女流本因坊戰」中落敗的謝依旻六段,時隔11年再度陷入無頭銜的狀態。但得到了2019年3月6日的「第31期女流名人戰」挑戰權。在她堅持勝利的奮戰姿態裡,藏著一份對身旁支持者的感謝與責任。

謝依旻 HSIEH Yi Min

1989年11月16日生,臺灣苗栗人。黄孟正九段門下生,2004年入段,2005年升二段,2006年三段,2008年四段,2010年五段,2012年六段。隸屬於日本棋院東京本院。累計共獲27個頭銜,此紀錄為女流棋士史上最多。喜愛觀賞電影和舞台劇,以及慢跑和攀岩,興趣廣泛,最近特別熱中觀賞寶塚歌劇團的演出。

在低潮期支持我的恩師和前輩

——能否談談初次獲得頭銜時的狀況。

14歲成為職業棋士,但在16歲時,首次碰到低潮期,半年內一勝難求。心中很不安,懷疑自己能否在職業圍棋界生存下去?2006年,參加第1回廣島制鋁杯若鯉戰(非正式戰),終於獲得優勝,以此為轉機,我重新覺得圍棋很有趣,也多了自信。其後,東京精密盃第8期女流職業最強戰,我以17歲1個月史上最年少女流棋士的身份,榮獲頭銜;能夠再次實現夢想,真的非常開心。

——對於黃孟正九段的指導,最印象深刻的是什麼?也請談談您的拿手戰術。

從院生(*1)時期就開始接受黃老師的指導,但與其說是指導,其實是採取參加研究會和其他門生共同研究的教學方式。成為職業棋士後,其實幾乎沒有和黃老師對弈的機會,但老師總會在比賽前,給我鼓勵和建議。圍棋真的是很孤獨的活動,必須具備堅韌的精神特質。所以老師的支持真的給我很大的幫助,非常感謝。此外,之前提到的林海峰老師,我在臺灣的時候就很崇拜他,來到日本後,獲允到老師家參加研究會的時候,真的開心到如上雲端。而進入職業界後,也受到張栩老師的照顧,不僅跟我下過很多快棋,也傳授各種佈局的方式。真的衷心感謝。讓我再次感覺到,自己能夠遇見許多好老師和前輩,真的很幸福。

(*1) ^ 針對有志成為棋士的青少年,進行專業的圍棋指導,以培養棋士的制度。

下一頁: 圍棋界的發展需要明星

關鍵詞

東日本大地震 臺灣 圍棋 台湾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