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硬頸精神」取得勝利――專訪圍棋女流棋士・謝依旻六段

文化 臺灣香港 生活

2018年12月5日,在「第37期女流本因坊戰」中落敗的謝依旻六段,時隔11年再度陷入無頭銜的狀態。但得到了2019年3月6日的「第31期女流名人戰」挑戰權。在她堅持勝利的奮戰姿態裡,藏著一份對身旁支持者的感謝與責任。

謝依旻 HSIEH Yi Min

1989年11月16日生,臺灣苗栗人。黄孟正九段門下生,2004年入段,2005年升二段,2006年三段,2008年四段,2010年五段,2012年六段。隸屬於日本棋院東京本院。累計共獲27個頭銜,此紀錄為女流棋士史上最多。喜愛觀賞電影和舞台劇,以及慢跑和攀岩,興趣廣泛,最近特別熱中觀賞寶塚歌劇團的演出。

沒有人比爸爸更嚴格、更用心

——為何想要在日本成為職業棋士?

臺灣的圍棋教材和資訊幾乎都源自日本,雖然臺灣也有職業棋士,但因對局數很少,所以自然會以成為日本的職業棋士為目標;此外,林海峰老師和張栩老師這樣明星般的存在,顯示出臺灣出身的棋士在日本非常活躍,在當地也被廣泛認可;也有以林老師冠名的海峰盃大賽,我在10歲的時候獲得海峰盃的優勝,獲頒獎盃時真的非常開心又感動,到現在都還念念不忘。

順帶一提,開始學棋時看過日本棋院發行的雜誌《棋道》,我好像曾經指著雜誌中「女流本因坊」幾個字,告訴爸爸:「我將來要成為女流本因坊!」結果之後我真的拿到那個頭銜,覺得沒有放棄圍棋真是太好了!

——請談談您父母的教導和支持。

我爸爸是補習班老師,總之就是一個無論對我還是其他學生都很嚴格的人,我還沒遇到過比我爸爸更嚴厲的人,但是從家裡開車到位於市內的圍棋會場要2小時,他都親自接送,12歲來日本之後,雖然他不會日語,仍盡心盡力地照顧我的生活,成為我的支柱,我心中真的滿懷感謝。而我會那麼努力地想要早日成為職業棋士,就是一心想要報答一路以來支持我的父母和大家。

並非誰都能來日本,實力當然很重要,並且在資金等各方面獲得支援,遠渡日本才終於得以成行。

我現在還記得,14歲成為職業棋士時,有種完成自己責任的滿滿解放感,但與其說是抵達終點,不如說終於站上了起跑點的感覺。

成為職業棋士後,我對父母說暫時不用到日本來了。當然我在語言和生活上都能照顧自己了,但其實是想讓他們稍微輕鬆一下。

下一頁: 在低潮期支持我的恩師和前輩

關鍵詞

東日本大地震 臺灣 圍棋 台湾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