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硬頸精神」取得勝利――專訪圍棋女流棋士・謝依旻六段

文化 臺灣香港 生活

2018年12月5日,在「第37期女流本因坊戰」中落敗的謝依旻六段,時隔11年再度陷入無頭銜的狀態。但得到了2019年3月6日的「第31期女流名人戰」挑戰權。在她堅持勝利的奮戰姿態裡,藏著一份對身旁支持者的感謝與責任。

謝依旻 HSIEH Yi Min

1989年11月16日生,臺灣苗栗人。黄孟正九段門下生,2004年入段,2005年升二段,2006年三段,2008年四段,2010年五段,2012年六段。隸屬於日本棋院東京本院。累計共獲27個頭銜,此紀錄為女流棋士史上最多。喜愛觀賞電影和舞台劇,以及慢跑和攀岩,興趣廣泛,最近特別熱中觀賞寶塚歌劇團的演出。

謝依旻六段(29歲,譯註:日本棋院的分級制度,最高為九段,習慣加於棋士名字後方作為敬稱),受到不屈不撓精神――客家「硬頸精神」的支持,以及許多人的幫助,每一局都能全力以赴。這次訪問她在圍棋人生之中,所嘗到的艱辛與成功的滋味,以及對於將圍棋界的看法與展望。

從小就不喜歡輸的感覺

——想請您談談自己小時候的成長故事。

我父母都很熱衷教育,從小學了很多才藝,大姑姑是珠心算老師,聽說我還不太會說話之前,就已經把九九乘法背得滾瓜爛熟。到了3歲,參加心算3級檢定,當時姑姑告訴我說,因為我年紀太小,10題裡面能夠解出5題就好,我就以這樣的心情參加檢定,結果慘敗,等到我進入狀況的時候,結束鈴聲已經響起,我就在會場大哭起來。不過隔年再次參加檢定,就順利地通過了3級檢定。現在要花3分鐘以上,才能解出1個心算題目,雖然是以前的事情了,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覺得自己很厲害(笑)。

——什麼時候開始接觸圍棋?

學才藝的時候去過圍棋教室,不過只是因為哥哥要學,我也順便去。當時年紀太小,圍棋還太困難,之後長大一點了,才開始正式學習圍棋。6歲的時候,在會場玩五子棋,對手是業餘圍棋六段的老師,沒想到我卻贏了,旁邊觀戰的另一位圍棋老師告訴我,年紀大小沒有關係,想學我可以教你;於是我就這樣正式展開了圍棋人生。

而哥哥的存在也很重要。早已在學棋的哥哥,棋力當然比我強,對弈的時候總是不留餘地,所以我總是輸,不過幸好我沒有因此討厭圍棋,不如說想要變強、獲勝的意志更加堅定。如果那時沒有想要戰勝哥哥的話,或許就不會繼續學圍棋了。在這個意義上,哥哥對我的圍棋人生非常重要。哥哥在中學的時候就停止學棋,現在不會和他對弈了,只是他蠻關心我的對局,偶爾會打電話跟我說:「下得不錯!」

下一頁: 沒有人比爸爸更嚴格、更用心

關鍵詞

東日本大地震 臺灣 圍棋 台湾

系列報導